2)第199章 沙滩上的摩天楼(上)_重生之第二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种思想的指引下,施利芬把目光锁定在了法国身上,意图通过一场1870年普法战争式的胜利来彻底解决来自于西线的威胁。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未来的战争中应该在东线采取对**的防御态势,在西线应当全力进攻法国,德国在东西线所投入的陆军比例大致为1比8。在德国全力西向之际,由德军一部和奥匈主力先抵挡毛子一会儿,等到德国收拾完法国之后,再通过铁路快速调转兵锋,迎击正在缓慢调动集结的东方顽敌。

  施利芬的算计异常精细:**虽然拥有丰富的资源和整个欧洲都为之战栗的庞大军队,然而他们的动员速度却极为迟缓:一个被征召的**士兵前往前线的运输里程是700英里,是德国的4倍,而当时**在欧洲部分的铁路密度仅为德国的十分之一。凭借这种速度,**在东线所采取的军事行动将极为迟缓,以德国一部和奥匈帝国的全部兵力作为屏障,足以在东线支撑2个月以上。而到那时,西线战端早已结束,德国陆军正通过国内四通八达的密集铁路线以山呼海啸般的速度调往东线,**将没有任何便宜可占。德俄两国本身并没有多大的仇恨,双方皇室之间更是有着数百年的姻亲血脉;只要法国倒下,而德国主力已经迅速回防,那么**便不会再顽固地与德国为敌,从而以和平的手段解决东线战局。

  然而法国人不会傻傻的等着德国人将他们团灭。普法战争结束之后,元气大伤的法国人为了避免亡国灭种之虞,在临近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德法边界线上修建了一条极其坚固的筑垒防线,从南端的瑞士一直延伸到北边的卢森堡。这条一战前期的“马其诺防线”迎面抵挡在德国进攻法国的道路上,成为覆灭法国的最大障碍。因此深受汉尼拔在坎尼战役中以侧翼进攻歼灭罗马军团启发的施利芬,决定将西线的兵力大概以1比7的比例分作左右两翼。在计划对法国人发动攻势的72个师当中,有9个师被部署在洛林与法国要塞对峙,10个师放在凡尔登正面作为“两翼间的枢纽”,而剩下的53个师将全部部署在沿英吉利海峡迂回的右翼。一旦战争的电钮按下,这支令人望而生畏的庞大集群将借道荷兰和比利时,如同一把劈山裂地的锋锐血镰横扫法国北部,兵锋直至巴黎。

  施利芬认为,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对于法国而言是奇耻大辱,因此法国一定会在开战之时集结大量兵力,对这两个在普法战争中并入德国的省份发动猛烈的攻势,一举收复失地以求血洗当年的耻辱。如此一来,本就弱于德国的法国陆军在北部边境的力量就会更加不足,面对德军强大的右翼兵力将毫无还手之力;德军在歼灭这些法军之后,一部进

  请收藏:https://m.96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