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26章 俾斯麦的遗产_重生之第二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建树,凌驾于俄国甚至是法国之上,仅次于美国、德意志帝国和大英帝国之后排名世界第四,重炮部队zhi量更是世界第一。而得益于它庞大的国土面积,其在资源储量上也是仅次于俄国之后的欧洲龙头。凭借着这些条件,奥匈挟第二次工业革命之风挤入了欧洲五大强国之列,在世界也算得上是一号人物。

  在奥匈帝国成立至今的近40年时间里,整个国家的经济水平和工业实力不断发展,老奥皇约瑟夫?弗朗茨一世无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虽然天赋不高,但其通过对文件严谨细致的精心研究、非凡的记忆力,以及知人善任的敏锐性弥补了他的这些缺陷,使得这个光主要民族就有12个的大杂烩国度能在民族主义思想波云诡谲、动荡绵延中欧大地上数十年如一日的保持稳定向上的勃勃活力,迈向富裕与繁荣。哈布斯堡王朝开明**之下所创造的和平繁荣,无异于是在那个因宗教信仰、民族对立而大打出手的混乱的东南欧区域提供了一个能够和平共存的极好模板。老皇帝的法定继任者斐迪南大公也是一位思想高度进步的民主政治家,更是一位坚定的和平主义者,然而随着极端恐怖分子的一声枪响,这个中欧大地上的民族融合体便在4年之后轰然垮塌。

  尽管奥匈帝国看似重工强大、兵力众多,足以在战争中可堪大用;但它有一个最大的问题,那就是它国内的民族数量实在是太多了!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居住在奥匈帝国境内的民族数量竟有数百个之多:除了“奥匈”联合的日耳曼人和匈牙利人之外,还有捷克人、波兰人、乌克兰人、罗马尼亚人、克罗地亚人……等等这些零零散散的组成部分,它们的数量加和占到了帝国总人口的56%之多。进入20世纪,战争的模式已经从中世纪的皇家雇佣军演变成了需要动员大批国民参战;而这些来自不同民族、并操着风格迥然语言的人们被征召入伍之后,乐子就瞬间大发了。

  和平时期的维也纳街头,如果你不会4种以上的奥匈民族语言根本无法向路人问路;而在战时的军队当中,基层军官们面对的也是同样尴尬的局面。发展到最后,以至于连排长都无法让他搜罗而来的这些乱七八糟的部下听懂他所下达的命令;整个基层作战指挥陷于瘫痪,根本无法正常运转,更遑论作战了。至于让军官去学习语言完全就是天方夜谭,后世被英语所苦痛折磨十数年、仍旧学无所成的无数天朝民众便是最好的例子,更何况在奥匈你学习的语言至少得有4种!对于这些已经成年、学习记忆力较少年时期大幅衰退、且大量时间都需要用于军旅生涯的军官们来说,学习语言简直比杀了他们还要难受。据说在整个帝国当中,能够熟练运用这超过20种主要语言的只有老皇帝弗朗茨一人,这真无愧于他作为帝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象征!

  ps:(以下不算字数)————————

  今天单位聚餐,更新得晚了些,还望大家见谅

  感谢书友他不懂、寂寞漫步者、天河人梦的月票支持,以及引信书虫送出的生日红包~~新的一年即将来临,作者祝愿大家一帆风顺,心想事成嗯~~

  请收藏:https://m.96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