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34章 意大利攻略_重生之第二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意大利也认为他们加入同盟所做出的投入,并没有获得预想之内的产出。首当其冲的便是于1894—1896年间爆发的第一次埃塞俄比亚战争。在那场进攻埃塞俄比亚的军事行动中,德国和奥匈没有给予意大利以援助,害的意大利军队被一群非洲土著打得落花流水,停战赔款。丢尽了作为欧洲大国的颜面。平心而论,这根实际上本不关德国和奥匈什么事。整个欧洲又有谁能够想到,身为“文明列强”之一的意大利竟然会败给当地的非洲土著?尽管全民皆兵的埃塞俄比亚军队人数超过了10万人,较意大利万远征军占据了绝对的优势,但此前哪个欧洲列强不是用一支小分队就荡平了偌大一片殖民地的?即便是比利时和葡萄牙这种三流国家,别人在非洲也照样打下了一片让德国都为之眼红的殖民地盘!

  而在巴尔干问题上,意大利的扩张脚步则被奥匈所竭力阻挡,这更加深了意大利对三国同盟的不满。随着法意关系的逐渐解冻、和英德关系的不断恶化(意大利高层有很强的亲英情绪,且他们每年所需的煤炭有60%都来自于英国进口),意大利便由同盟国逐渐向协约国方面靠拢,并在1902年和1908年相继同法俄两国单独达成了条约,被德国首相比洛怒斥为“不贞的荡妇”。到了最后,意大利则干脆在协约国所许下的重利诱惑下倒戈相向,对北面的昔日盟友奥匈亮出了刀锋。

  虽然意大利军队战斗力“惊人”,经常刷新被俘人数比死伤人数多出10倍以上的世界纪录,以至于在后世流传着一句“3个师即可打败意大利,5个师便能占领意大利,而她的盟友却要花费40个师来保护意大利”的茶余笑柄;但不可否认的是,意大利这只砝码的站位立场,却足以在地中海区域内的博弈天平中对其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翻开地中海地图便可发现,意大利拥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长筒靴般的条形半岛陆地深深刺入了地中海内部,以南部塔兰托港口为基地的意大利舰队可以轻易威胁到地中海内的任何一条航道。而在东面,意大利这只靴子的“脚后跟”扼住了奥特朗托海峡,几乎将整个奥匈舰队都锁在了亚得里亚海里面。由于意大利舰队本身实力不俗,其立场站位对于德奥而言便至关重要:如果意大利能坚定站在同盟国这一边,奥匈的舰队就能够通过最窄处只有67km的奥特朗托海峡进入地中海,并与意大利海军一道将协约国的地中海局势搅得天翻地覆;然而一旦意大利投靠协约国一方,那么奥匈海军在占据绝对优势的法意舰队面前将没有任何的作为,只能如历史上一样困守内海一隅,成为一支停泊在港口中等待生锈的“存在舰

  请收藏:https://m.96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