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74章 陆军计划_重生之第二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轰鸣运作起来,短短数月之内,一份在西线实施进攻作战的方案便摆在了清英的桌前。虽然其战略总纲和当年的施里芬计划没有太大的区别,但具体实施细则却是迥然两异:运输弹药补给的载具从马拉大车变成了上百万辆的轰鸣重卡,支援跟进的炮兵部队也被搬上了战车底盘,脱离了畜拉人推的传统格局。

  伴随着iv号坦克后续型号的大规模升级,之前装备部队的iv号早期型号也随之被改造成为了各种变形车辆:装备105毫米l52长管火炮的iv型坦克歼击车、配属128毫米l24重型榴弹炮的iv型突击炮。装备四联装20毫米高炮的“球形闪电”、以及配属火焰喷射器成为喷火坦克。而相比于以上几种变形车辆,用iv号坦克底盘生产最多的则是“野蜂”和“灰熊”两款自行火炮。前者装备一门从退役的海军旧式战列舰上拆解下来的150毫米l42加农炮。拥有超过20km的恐怖射程;后者则配属一门170毫米l30榴弹炮,用于对付隐蔽在稍近距离内的坚固工事中的敌人。两种类型的自行火炮相互配合,便能完成战场上绝大多数任务。在iv号坦克设计之初,清英便要求它必须拥有足够可靠的悬挂系统,现在这一因素的优势之处便体现出来了。即便是换装了如此多的武器类型、战车重量也从最初的23吨蹦到了27~30吨的水平,但其悬挂仍旧能够很好的适应增重之后的情形。而得益于其本身廉价的属性,这些大量装备的自行火炮无疑大大提升了德军支援火力的机动性,使得其完全能够跟随部队实施快速转移。

  除此之外,德国步兵的机动性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随着内燃机时代的来临,运兵卡车和双座摩托车开始大量装备部队,德国一批步兵师也得以完成转型,成为了摩托化的快速机动集群。相比于依靠双脚走路的传统步兵,这种摩托化步兵的机动性无疑提升了好几个级别:只要油料充足,他们就能一刻不停的向前推进而不用担心人员的疲累。至于全机械化的装甲部队,其机动性能更是无须赘言。无论是担任主力核心而被大量生产的iv号中坦,还是突破敌方的坚固防线、同时为主战坦克进行技术储备的虎式重坦,它们都拥有堪称优越的速度和行程。

  因此,一旦德法之间再度开战,德军的战法就将截然不同了。只要将力量集中一点在法军防线上形成突破,那么德军的机动部队就将如洪水决堤一般在纵深地段喧嚣肆虐;不畏疲劳的机械化军团可以轻而易举地对敌方部队实施大纵深合围包抄,最终实现决定性的围歼。1913年夏季,克鲁克的第一集团军便是在高强度的行军当中脱离了重炮支援、脱离

  请收藏:https://m.96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