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零四章 文物流失_我为国家修文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其中一家博物馆的馆藏而已。

  据国际博物馆协会称,华夏出境文物总量约164万件,分布在47个国家的两百余家博物馆。

  然而实际上,除了博物馆馆藏之外,世界其他组织机构如基金会、图书馆、拍卖行以及私人收藏家手中还有大量华夏文物。

  流失文物的实际数量,远远大于164万件这个数字。

  华夏文物学会据此提出另一组数字,认为从华夏流出的文物总数达1ooo万件,是博物馆藏品的6倍。

  这其中,还包括了一部分通过合法贸易、移民携带等方式出境的文物。

  由于涉及文物定义和信息不易获取等诸多困难,准确统计流失文物的数量,实际上已经变成了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近数十年来,华夏一直在努力通过各种官方渠道追索,或是重金回购,让一部分流失文物回归了祖国。

  但回归的只是少数,更多的珍贵文物依然静静地躺在异国他乡的图书馆、博物馆和私人手中。

  因为刘其正的一番话,车厢里的气氛,一时之间变得凝重了起来。

  楚天遥坐在副驾驶的位置,她之前一直没说话,此时看了刘其正一眼,接着对向南说道:“向南,别想那么多,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了。”

  这刘老头,越老越会耍心机了。

  自己做不到的事,偏偏要压在向南这么一个小年轻的身上,也不怕把他给压趴下了。

  楚天遥当初在京城时,是参加了联名向国家文物局提起建议的,自然也是知道刘其正的心思。

  这老头一是担心向南被国外的博物馆或收藏机构重金挖走,二一个也是希望培养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顶级文物修复师来。

  他如今把流失文物回购说得这么沉重,是想干什么?

  让向南把那些流失文物给弄回来?

  真是搞笑,那也要向南有这个本事才行啊!

  孙福民虽然不知道刘其正的用意,但本着“想抢我徒弟的人,一切行为都很可疑”的态度,他也是狠狠地瞪了刘其正一眼,安慰向南道:

  “楚教授说得对,有多大的碗就吃多少饭,你现在的目标就一个:在保持古书画修复技术水准的同时,尽快掌握古陶瓷修复技艺!”

  说着,他又斜着眼睛看了刘其正一眼,意有所指地说道,“可千万别学某些人,拿着民工的工资,却操着总统的心!”

  刘其正听了这话,脸色顿时黑得像是包青天。

  楚天遥却是一时没忍住,“扑哧”一声笑了起来,她转身朝孙福民竖了竖大拇指,赞道:“孙老哥,跟你认识了几十年,你总算是说对了一句话!”

  孙福民的脸色顿时也黑了下来,怒道:“你说的是什么话?我要是就只说对了这一句话,那向南是怎么成的国家级专家?”

  被这三个老人家这么一打岔,车厢里顿时笑声连连,之前的凝重气氛也是一扫而空。

  向南也是轻舒了一口气。

  他不是小孩子了,并不是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他也有自己的思想,也有自己的判断能力。

  文物流失海外,的确是华夏人心中永远的痛。但这是历史原因造成的,一切都已经成为了过去。

  当初,文物为什么会流失?

  因为国弱民穷!

  如今,文物又为什么会回归?

  因为国强民富!

  终有一天,当国家强盛到了一定地步,属于华夏的,最终还是会回到华夏来!

  车子抵达机场之后,向南跟在三位老专家的后面,先将行李箱办理了托运,然后取票,办理登机手续。

  在机场又等了一个多小时,四个人总算是顺利登了机,随着飞机起飞,向南一行人为期两天的湘楚之行,算是匆匆结束了。

  请收藏:https://m.96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