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一十八章 永不失传(第二更)_我为国家修文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履为主原料生产的强韧纸张,有白麻纸、黄麻纸、麻布纹纸、桑麻纸等多种类型。

  竹纸产生于唐末,但没有普及,到宋代才大量使用,它是常见的几种明清用纸中,除土纸外最差的一种。

  除了这几种常见的之外,还有藏经纸、毛边纸、官堆纸、毛太纸、开化纸等各种各样的纸张。

  如果哪个修复师运气不太好,碰到一本用这几种稀少的纸张制作的书籍,那真是头都要大。

  因为连补纸都不一定能找到。就算找到了,也不一定是完整的。

  所以,“珠联璧合”这种修复技术的出现,实际上也是弥补了传统修复技术里的一种缺陷,就算找不到完整的补纸,找到材质相同的碎纸也可以,反正都是要熬制成纸浆的。

  向南回答完这个问题之后,紧接着又有人提问了,现场的气氛也是愈发热闹起来。

  实际上,这种情况也可以理解。

  大部分的文物修复师,自从进入博物馆工作之后,基本上每天都泡在修复室里和各种各样破损的文物打交道,除了和身边有限的几个同事探讨之外,面对着仓库里永远也修复不完的文物,他们哪里还有时间外出和其他的同行交流技术?

  不要提钱昊良、吴茉莉和向南这些人,他们毕竟只是修复师中的极少数,而且也已经到了一定的层次,并不怎么受约束。

  因此,对于在场的文物修复师来说,这种交流机会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坐在前排的京城故宫博物院的古书画修复专家熊禀生,此刻一脸复杂地看着前方。

  在那里,那个年轻的书画修复专家,正一脸谦和的微笑,无论对面的修复师们问的问题是多么刁钻,又或者多么幼稚,他也依然认认真真地回答,没有丝毫的敷衍。

  “大哥,这看上去,好像真的跟咱们京派失传的绝技一样啊!”

  在熊禀生的边上,一位头发花白,年逾六旬的老者脸色凝重,他一边目不转睛地看着向南在那里侃侃而谈,一边说道,“咱们就真的这么让这小子把这技术据为己有了?”

  这老者名叫熊禀发,是熊禀生的弟弟,也是一位古书画修复师,只是不在博物馆里,而是在京城一家古玩店里坐镇,专门为收藏家修复古字画,修复技术也是相当了得。

  “哦,那你有什么想法?”

  熊禀生转过头来看着他,淡淡地问道,“你有证据证明这就是京派绝技‘珠联璧合’吗?”

  “我……”

  熊禀发无言以对。

  “再说,向南也没有把技术据为己有,他这不是召开大会公之于众了吗?”

  熊禀生转过头去,不再看他,喃喃说道,“也许,他这么做才是正确的吧?只有这样,‘珠联璧合’这项修复技术,才能够永远传承下去,再也不会出现失传的情况。我想,老祖宗如果在世,看到这一幕,也不

  请收藏:https://m.96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