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二百二十二章 征召筑陵(二合一章,今日更新完毕)_我为国家修文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可以安安静静地过日子了。

  他们不知道的是,在燕国灭亡,齐国投降之后不久,秦王“以王号不足以显其业”,乃称皇帝。

  史称,秦始皇帝。

  秦始皇扫灭六国,一统天下之后,就开始下令大规模地为他修建陵墓,并由丞相李斯负责督造,少府令章邯负责监工。

  实际上,秦始皇13岁即位后不久,就已经开始在骊山修建陵墓,到扫灭六国之时,已经修建了有二十六年的时间。

  在这一阶段,先后展开了陵园工程的设计和主体工程的施工,初步奠定了陵园工程的规模和基本格局。

  整个皇陵占地面积大约五十七平方公里,并且整体划分出了三个区域,最里面是内城,然后是外城,再向外延伸就是外城以外,整体的设计都是依据着咸阳都城来设计的。

  如此浩大的一项工程,秦国人又要征战四方,哪有足够的劳动力来完成?

  也正是因为此,在这二十六的时间里,主体工程仍远远未能完成。

  但如今天下一统,再无战事,便可集中全天下之人力物力,来为自称“德兼三皇,功过五帝”的秦始皇修建皇陵了。

  向南看到这里的时候,忽然想起来了一件事——

  后人说,秦始皇是个暴君,律法严苛,犯一点小错就会遭受刑罚。

  别的不说,光是让丞相李斯督造秦皇陵时,便征召了“70余万刑徒”。

  整个秦国才多少人?光是罪犯就有70多万人,这还能不是暴君?

  实际上,骊山陵墓的服役人员,《史记》中是这么记载:“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

  “隐宫”一词,在徐广《史记集解》的解释是:“为宦者”。

  在先秦时代,宦官并不等同于太监,而是指,在宫中内廷任职的人,比如皇帝的亲近侍卫,就属于这一类。

  至于后面的“徒刑”,可不等于“刑徒”。

  “徒”在先秦时代,有士兵的意思。

  “刑”,才是指的刑徒。

  ……

  三月中旬,打完仗回来的青壮年们都已经休整完毕,该养的伤也养好了。

  趁着这空档,粟还带着众人,来到挖掘陶土的地方,好好地清理了一番。

  重也已经将制作陶胚的模具,全都修葺一新,各个窑口也都走了一遭,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问题。

  如今,已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陶坊里,也该出陶了。

  这一日,趁着阳光明媚,风和日丽,重让幺儿粟去将里中的劳动力都集中起来,准备开始制陶。

  重站在众人面前,正打算说一些大家要注意的事项时,忽然听到一阵“哒哒,哒哒,哒哒”的奔马声,直朝里中而来。

  众人转头往里门处一看,只见里门外的大道之上,奔来了一小队人马,那马匹之上,一个个都是身穿铠甲、腰带佩刀的士兵。

  其中一个领头的,头戴长冠,一看就是个军吏。

  

  请收藏:https://m.96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