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二百二十三章 出大事了 (二合一章,更新完毕)_我为国家修文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凌乱。

  当然,他们也不会没地方睡,一个屯里面的人,总会在大通铺里匀出一点地方来让他们休息,要不然的话,对方跑了,这一屯的人都得受罪。

  回到屋子里以后,粟和里中的那些年轻人,都从随身携带的包裹里,拿出干粮来,一口干粮一口水地吃起了晚饭。

  重却是没有动,坐在黑乎乎的屋子里,一言不发。

  这一趟出来,也不知道是好还是坏,前途未卜啊!

  第二天开始,那老吏又出现了,开始安排工作,一部分泥瓦匠,开始沿着附近低矮的山坳,开始建造窑口。

  而重这些陶匠,则被派出去寻找适合烧造陶器的陶土。

  并不是所有的泥土,都能够用来烧制陶瓷器物的,而是必须使用陶土。

  陶土的矿物成分复杂,主要由高岭石、水白云母、蒙脱石、石英和长石组成,而且颗粒大小不一致,常含砂粒、粉砂和粘土等。

  陶土的颜色不纯,往往带有黄、灰等色,因而仅用于陶器制造。

  而重判断陶土的好坏,却不需要知道那么多,更何况,秦朝时也没人知道陶土的成分。

  重只需要伸手抓一把泥土,用粗壮的手指捻上一捻,再放在鼻子底下闻一闻,便能知道这土能不能用来烧制陶器,烧制出来的陶器究竟是上品,还是下品。

  这种本事,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就出来的,而是他数十年如一日地跟陶土打交道,才能够快速辨别出来。

  秦始皇二十六年八月,泥瓦匠们日以继夜地忙碌,终于在小半年时间后,造出了一部分陶器官窑。

  而这时候,屯长重等一干陶匠,也分别在咸阳附近找寻到了一些适合烧造大型器物的陶土。

  随着一车车的陶土,从远处运来,向南也开始振奋起来,兵马俑的烧制,终于可以开始了。

  重和幺儿粟等里中人为一屯,自然是独占一个窑口。

  这样一来,从制模、洗泥,到拉胚、成型,一直到最后的烧制、上色,全都是一个屯里的人在操作。

  倘若其中有人出了错,犯了事,那自然就是一屯之人都要受过。

  此时,少府老吏又出现了,他开始安排“工作”:

  “从即日起,开始制作陶俑。所有陶俑,均按照真人、真马、真车大小烧制。”

  “一号到五号窑口,烧制武士俑;六号到十号窑口,烧制立射俑和跪射俑;十一号到十五号烧制军吏俑……二十六号到三十号窑口烧制战车,其余窑口,均烧制战马俑。”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又道,“所有兵俑和马俑,样貌、神态不得雷同,否则按废品处理,屯长受十笞!”

  此话一出,众工匠们全都噤声不言。

  在这缺医少药的年代,要是被这十鞭打下来,不死也得残!

  老吏安排完之后,各屯便开始迅速动了起来。

  重这一屯人所在的窑口,正是十二号,

  请收藏:https://m.96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