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五百四十九章 强盗们的狂欢 (二合一章,更新完毕)_我为国家修文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得不到保障。

  毕竟,洋人的火炮太厉害了。

  而就在这时,远在避暑山庄的咸丰皇帝发来的密谕,奕䜣也收到了,却是说“洋人诡计多端”,让他择地居住,不要被对方抓住作为人质。

  皇帝的密谕弄得奕䜣进退两难,不仅不敢轻易入城,还得不断地在城外换地方居住。

  随着YF联军的步步紧逼,留守官员们承受不了巨大的压力,在之后的几天时间里,陆续放还巴夏礼等18人,甚至连那些在牢狱中死去的师团成员也一并交还给了联军。

  巴夏礼等人的遭遇,彻底激怒了YF联军,YF两国统帅都一致同意惩罚清政府。

  “这可如何是好?”

  得知额尔金要报复,京城留守官员们人心惶惶,生怕他们又做出什么过激的举动,可原本应该在京城里坐镇的恭亲王奕䜣却迟迟未入城,他们只能向E国公使伊格那提耶夫求助。

  扮演调停角色的E国公使伊格那提耶夫则向额尔金伯爵提议:YF使团成员是在清政府的刑部受到虐待的,不如捣毁刑部,并且在原址上建一座纪念碑,让清政府在纪念碑上用华夏文、Y文、F文、MG文和M文自述失败,从而对清政府进行“公开的、象征性的羞辱”。

  这种不痛不痒的报复方式,在额尔金伯爵看来实在是太轻了,实在难以平息心中的怒火,也无法让清政府受到足够的教训。

  经过一番思考,他决定把曾经关押联军使团和战俘的圆明园作为报复的对象:

  火烧圆明园!

  由此,被称之为“浩劫”的火烧圆明园终于发生了。

  10月18日放火烧毁圆明园之前,额尔金还在京城张贴了告示,说明了火烧圆明园的原因和预定的放火时间:

  “任何人,无论贵贱,皆需为其愚蠢的欺诈行为受到惩戒,18日将火烧圆明园,以此作为皇帝食言的惩戒,作为违反休战协定之报复。与此无关人员皆不受此行动影响,惟清政府为其负责。”

  咸丰十年(1860年)10月18日,Y军指挥官、八世额尔金伯爵的下令,将圆明园付之一炬。

  在其后的两天时间里,士兵们被分派到圆明园各处放火焚烧。

  圆明园的建筑大多数为木质结构,被点着之后,大火立刻呈现出蔓延之势,连附近万寿山、玉泉山、香山三处的皇室建筑也都被大火殃及,转瞬间便陷入了火海之中。

  一时间,圆明园浓烟滚滚,火光冲天。

  尤为惨重的损失是帝国的图书及档案馆(指文源阁),约一万零五百卷图书档案,包括有关华夏历史、科技、哲学及艺术最为稀世及精美的著作,都在额尔金的大火中灰飞湮灭。

  10月19日,Y军离开圆明园,在他们的背后,浓浓的黑烟遮天蔽日,空气中弥漫着令人窒息的烟雾,滚烫的灰渣四处飞溅。那黑烟随着风一直飘过京城的屋顶,像一层厚厚的黑幕大帐一样铺天盖地,整整三天三夜都没有消散。

  在额尔金率军火烧圆明园之时,京城的百姓远远聚在一处围观,面无表情。甚至在Y军离开之后,大批老百姓、土匪、流民闯入圆明园抢劫剩下的金银财宝,很多老百姓借此发了横财。

  一代名园圆明园,就这么一把火,被烧成了一片废墟,满地灰烬。

  请收藏:https://m.96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