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一百八十九章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_宋时从梦华录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如这两位的争论内容,实则有些僭越了这个是属于敏感的话题。

  这隔间四人也是颇有默契的噤了声,好奇的听起了竹帘后的两人争论。

  另一人说道:“文兄此言便是想说遵守这祖宗之法便是对吗?若是因循守旧是对,朝廷为何丢了夏,绥、银、宥、静五州之地,而又为何又要与辽国每年纳岁币,签订那澶渊之盟,明明是两国休息,却为何是我大宋乃是妥协的一方!”

  这样血淋淋的伤疤,没有人刚如此直观的撕开,因为这都是许多人明明心里知晓却又不敢面对的事情。

  与之争论的人听到此言沉默良久后,说道:“希仁此言太过僭越了,人多眼杂需得谨言慎行!”

  对面之人不作收敛,而是顿了顿长吁一口气说道:“若是真的丢了我一条性命,能够让朝中的衮衮诸公去好好看一看,我们大宋之下的病症再不根治就要深入骨髓了!”

  “文兄,我们读书乃是为了明理,明了理就需得有主张,知道该如何去做,文瑜先生说过这天下的理是在变化的,就像是三代以前的政策不能延续如今一样,而我们也不能守着旧理,若是这所谓的祖宗之法不合时宜就需要改!”

  这番话实在骇人,以至于连一向思想开放的朱训都是目瞪口呆,有些瞠目结舌觉得说话之人实在过于大胆。

  而一向遵循恪守旧制的周祯却是紧皱眉头,而唯独杨秉面色平和甚至微微颌首,一旁的吕文制面露喜色,杨秉的学说在这大宋如同在沉寂如死水的地方长出了萌芽,人们开始试图去改变着过去陈旧的思想。

  而吕文质在接受了杨秉的学说之后,也有此想法破有种世人皆醉我独醒的感觉,当然若是用更为贴近后世的话就是此刻的我正在睁眼看世界。

  杨秉从席上站起,一旁的周祯还以为杨秉如今在朝为官,不喜这些士子的过分言论。

  于是在一旁规劝道:“文瑜,这些士子虽然思想有些偏激,可也是为国思虑!”

  在周祯的心里觉得若是堵塞言路,大宋就离亡国不远了,所以说他更像是我虽然不同意你的言论,可却维护你说话的权利的意味在其中。

  杨秉轻摇了一下表示自己并未有这种想法,而是笑着说:“我只觉得虽然说的不尽实,可也是针砭时弊之语!”

  杨秉起身并没有贸然的打开竹帘,而是说道:“人言不足恤,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

  而那隔间里的人,听到后像是细细咀嚼的这句话其中的意思。

  紧接着拍着大腿,清脆的响声无不为他感觉到疼痛。

  可那人来不及感叹,便惊呼:“是何人所说,可谓是振聋发聩之言!”

  激动的打开竹帘,杨秉见到后也是作揖说道:“在下只是好奇二位的言论,有些失言了!”

  其中一名士子见到杨秉后,从一开始的震惊到欣喜也是立刻作揖道:“原来是文瑜公,竟没想到在这小小茶坊之中能够得遇!”

  “自从上一次柯相公府前拜别,今日再次得见实在是希仁之幸!”

  杨秉的名声在士林圈子里还是很大的,一些人将他的学说奉为圭臬,称呼他一声文瑜公。

  请收藏:https://m.96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