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章 美国时间_中日战争——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序幕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笃信,苏联和华约的解体,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意味着北约这个最大的军事组织的存在已经变质,失去了敌人的压力,让北约内部之间的权利争夺为欧盟的脱离埋下了导火索,之前一直由美国人主导的北约,在针对利比亚的作战时,变成了法国人主导的格局,这一切都说明了,北约已经出现了权利上的矛盾。而最终,欧盟的脱离正是基于美国人利用北约攫取利益,却丝毫没有让北约分一杯羹的意思。

  理智的美国终于承认了这既定事实的存在,在无力阻止欧盟崛起后,他只能选择放弃自己的利益,也正是因此,欧盟与中国,成为了亚洲战场上的两大赢家。

  但是,如果就此说美国失利,或许并不公平,曾经的三大目标,美国人完成了一个,对于他们来说,也意味着走完了第一步。

  下一步该做什么?是继续中东策略,还是着眼于远东?显然,这一次战火的重燃,已经在某种意义上表明了美国人的态度。

  获得胜利,是建立在击败敌人的基础上的,而了解敌人,则是击败敌人的基础,重溯敌人的历史,则是了解敌人的基础。虽然美国人的历史短暂,但是却不乏表明这个多民族整合的文化民族的性格特点的事例。

  对于美国来说,除了发生在本土的独立战争之外,任何战争都是毫无损害的美国基础利益的可有可无的博弈。美国人仿佛一个坐在岸上的渔夫,将钓竿和诱饵扔进水里,然后需要做的就是等待,战争的胜利,会为渔夫带来丰厚的收益,而战争的失败,不过是鱼饵的丢失。

  渔夫是不缺鱼饵的,尤其在美元横行的年代,大把的美元,足够在任何一个国家内部扶植出一个反对美国需要反对的角色,随后,这个鱼饵将会成为涉及整个区域利益的存在。

  这就是美国一贯的模式,而此刻,美国再次涉足中东,也正是采取一贯的模式。

  失去美国的中东,成为了欧洲与中国之间博弈的主战场,之前还默契合作的盟友,在此刻毫无意外的成为反目相向的仇人,虽然双方都知趣的在美国人的虎视眈眈下保持着表面上的和平,但是,战争的硝烟味道却一直弥漫在双方之间。

  不得不说,双方的克制延长了和平的存在,但是却也因此忽略了美国人的主动性。失去了亚洲的渔夫,此刻也在寻觅着诱饵的存在,并且为了能钓到大鱼,他甚至俯身弄混了河水。

  此刻的中东,就如同一滩浑水一样,一眼看去,完全无法分辨战争双方的目的,可是就是在这片迷茫之下,美国已经悄无声息的将诱饵放入水中。

  谁是诱饵?谁又是诱饵诱惑着的那条鱼?混浊不清的水面下,这一切根本无可辨认。

  ※※※

  “每一方势力都在寻找自己的代言人。对于我们来说

  请收藏:https://m.96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