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十一章 病毒式进攻_中日战争——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序幕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吃掉对方的兵力。

  这一次,是第三种情况,中国人一改之前的风格,罕见的在这里集结了近一个连的兵力,在支援部队刚刚到达的时候,迎接他们的是密集的火力——多的咋舌的通用单兵导弹。

  指挥者这支小队的少尉一直到临死前都没弄清楚,普通的维修任务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样,难道说那个倒霉的摄像头里藏着总统的绯闻,还是其他的什么。

  没人能回答他的疑问,战友不知道,敌人不屑于。

  多功能大屏幕上,无人机最后被摧毁的画面成为定格,而角落处,被标识的激战图标也随之放大一倍。

  连排级的作战,将要由专门的指挥者下达命令,之前守在控制台的操作人员在发现激战图标提高后,随即叫来值班指挥官。对方看到详细的作战报告后,第一时间提高了战况等级。

  再次被扩大的战斗规模,让四周的基地同时派遣出无人机和轰炸机前往战场,敌人有能力消灭一支搜索小队,那么对方的兵力应该足以超过小队两到三倍。而要在短时间内,消灭对方,兵力无疑要超过对方一倍以上。

  简单的数学推论让指挥者同时向几个周边支援基地下达了命令,围绕在事发点的周边半圆形机场同时派遣战机和兵力,意图达到同一时间的最大兵力投入。

  一切似乎都按照着预定应急方案来执行着,没有任何纰漏和操作上的失误,当然,前提是,一切都是在预料之中的。

  可惜,可惜永远有预料之外存在,尤其是在敌人故意策划的情况下,一切再不可能用模式化的方式来套用。

  当周围的基地以半圆形的方式向目标包抄过去的时候,第二年第二次动了。

  这一次的目标选择在大屏幕的另外一个角落,与上次不同的是,这一次,敌人的目标选择在一个连队驻扎的城镇。作为一个大型基地的外围卫星基地,这里并没有完备的战区导弹防御系统,仅仅只是在防御系统的覆盖之下,作为一个偷袭的目标,应该说很完美,可是奇怪的是,自从美军进入伊拉克并建立这个前哨基地以来,这里就一直被有意无意的绕过去,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次像样的战斗。

  有人将这归结于所谓的幸运,不过这一次,幸运显然没有再眷顾这里。

  敌人的袭击没有动用导弹,对于那些固定的基地来来说,导弹防御系统让远程打击火力的成功率直线下降,所以,这一次的袭击,中国人采用了一个老套的,但却足够出人意料的动作。

  基地的观察系统看到的第一个物体是一辆孤独的坦克,没有标志,没有伪装,孤零零的出现在戈壁上,现在显然不是二战时期,没人对坦克表现出恐惧,就在观察员思索着要用什么样的幽默方式告诉下面的士兵,并且对方会用什么手段击毁目标时,观察镜内,目标再次增多。

  “一辆,三辆,十辆,四十辆……”目标忽然成倍增多,然后猛然间加速,冲向基地。

  战斗开始!!!

  ※※※

  一九四零年以前,如果阵地上出现一群坦克,那说明敌人正在发动闪击战,面对这样的进攻,士兵唯一能做的就是呼叫更多的坦克和炮火,否则,他们就只能接受失败的命运。

  而在一九四零年之后,如果士兵发现了敌人的坦克,那么,他们会呼叫空中支援,攻击机会从容的利用空中优势,将冒失的坦克炸掉头盖骨。作为地面上最强大的兵器,坦克的辉煌从诞生仅仅保持了几十年,就忽然发现,他们的致命弱点不但是

  (本章未完)

  请收藏:https://m.96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