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6石油化工中心_重生苏联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进入12月,莫斯科的气温已经下降到零下20度。就在这个寒冷的时候,曼图洛夫居然往更冷的西伯利亚奔去。

  坐在火车上,沿着西伯利亚大铁路往东而去,曼图洛夫想起了自己年轻时的日子。

  在新西伯利亚长大的他,对于这片寒冷的土地,固然有一份特殊的感情。而这道铁路更是他来往莫斯科和新西伯利亚的唯一交通工具。

  十年前,他坐着火车,沿着这道具历史意义的铁路到莫斯科上大学。几年前,身为新西伯利亚党委第一书记的他,通过这道铁路前往莫斯科出席中央级别的会议,或是去向斯大林等中央大员汇报工作。

  但在他成为建设人民委员,去莫斯科工作之后,就一直没有搭乘过西伯利亚大铁路的火车了。

  直到这一天,他奉命去乌拉尔和西伯利亚视察,而机场因为跑道结冰和积雪过多的缘故无法使用,只好坐火车过去了。

  列车窗外是一片白茫茫的景色,沿途的河流都已经结冰了,山川也覆上了一层厚厚的白雪。

  西伯利亚的农田早已经收割了,农民都窝在他们的小屋里,享受着他们劳动的成果。

  走进房里一看,你会发现里面只有老人、妇女或者小孩,有些农舍里甚至连妇女也没有,因为壮年的男人不是上了战场,就是去了附近的工厂从事生产。有些妇女也加入了生产队的行列,参与战略物资的生产。

  其他工人们也没有闲下来,在这战争时期,他们每个人都得加班,在工厂里赶工,生产各种各样的,军队能用得上的物资。

  卫国战争期间的苏联,根本没有人是闲着的,就连干部也不例外。曼图洛夫何尝不是如此?

  就连他坐火车的时候,也在处理手头上的一堆文件,饭都要人从餐车里送到他的车厢来(虽然他更大程度上是为了享受特权),更没有趁着坐火车的机会睡上一整天。

  过了叶卡捷琳堡,穿越了乌拉尔山,就到了苏联国土的亚洲部分了,再下一个站就是曼图洛夫视察的第一站——秋明。

  此时的秋明,已经是一座重要的工业城市,不再是那座人口只有几万人,靠农业和出口皮革为生的小城市了。

  在前秋明市委书记,现鄂木斯克州党委第三书记维罗妮卡·乌斯季诺娃的治理下,秋明的工业发展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自从她争取到输油管项目之后,秋明就开始成为了全西伯利亚,甚至是全苏联最重要的石油化工中心。

  一座座的炼油厂在秋明城郊建了起来,提炼从鄂毕河产油区(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秋明油田)经输油管道运来的原油。

  这些原油,会被提炼成汽油、柴油、煤油等燃料,除此之外,还有部分的提炼品会用于其他用途,包括制造塑胶、合成橡胶等。

  苏联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国家,几

  请收藏:https://m.96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