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六百七十一章 进军叶尼塞流域_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加拉河的通航情况比较糟糕,因此兵力运输以及物资补给,是充分考虑到了地面运输的情况。

  采取的是水陆接力,协同运输的模式。

  具体下来就是一些通航条件许可的河段里,就进行河道运输,等到了通航条件不好的河段里,那么就人员货物上岸,然后进行地面运输。

  如此水路接力运输,最终完成前期五百多公里,后期则是一千多公里的漫长兵力调动以及物资补给路线。

  为此,大楚帝国出征的人员除了陆海军人员外,还有一堆各种技术人员,包括修筑城池,码头、仓库等基础设施的人员,还有一大堆就地伐木造船的各种工匠技术人员。

  以便就地修筑各类码头,堡垒据点以及建造船只,马车等各种设施。

  光是这些随军出发的施工团队,就足足有两千多人,而且基本都是属于技术人员……至于普通劳动力……要么是军方士兵们顺带承担,要么是就地征用当地的一些土着们。

  广大的西伯利亚地区里,除了楚人和俄罗斯人外,其实当地的各种土着也不少,这些土着在安加拉河流域,贝加尔湖一点都有不少,楚军之前在当地的一系列筑城等活动里,都是少不了征召当地的土着们进行施工。

  大楚帝国在西比利亚地区的扩张,整体上来说还算是比较温和的,基本上只要当地土着不进行反抗,配合大楚帝国的屯垦政策进行屯垦,同时接受教化,那么就会把这些土着们当成自家子民来治理。

  谁让这破地方没几个本土移民愿意过来,而大量城池据点的修筑工作,军事屯垦任务又重要,所以也是会吸取一些当地的归化土着来进行建设,以加强大楚帝国在当地的实际控制能力。

  说起来,其实俄罗斯和大楚帝国在西比利亚地区采取的政策都差不多,以军事击溃当地土着的有组织抵抗,然后在当地的交通便利或人口密集区域里修筑堡垒据点驻扎军队,组织移民,流放罪犯过去充实人口。

  同时对当地的土着们进行直接统治,和当地的土着们做皮毛生意,征税等等。

  通过不断增加的各种堡垒据点,所形成的一个接着一个的城市,来完成对当地的全面实际控制。

  话说回来,其实大楚帝国也是参考了俄罗斯人的那一套……发现这一套简单可靠,除了留下一些异族人似乎有隐患外,也没啥太大的缺点。

  即便是异族人,大楚帝国也不怕,如此把异族人变成自己人,华夏民族已经有了好几千年的经验了。

  以目前大楚帝国的各种教化政策,从传统习俗再到语言文字,生活习惯全面教化,再加上通婚政策,过上几十年你要说当地土着不是华夏人而是蛮夷,人家都得跟你翻脸……你才是蛮夷,你全家都是蛮夷……

  最关键的是,整个西伯利亚地区的

  请收藏:https://m.96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