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355章 三方博弈,变故丛生_我从秦末开始长生不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抓住了语言上的漏洞。

  顿时,赵绾脸色涨红,还是王臧站起解围道:“胶西国由胶西王治理,发生这样的事情,故而赵大夫才会弹劾胶西王。”

  虽然用这个理由解释过去,但刘彻的脸色并不好看。

  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自己这两个亲信在正面语言交锋上,实在逊色太多。

  因此赵绾和王臧丢的不是他们自己的面子,而是他这个天子的面子。

  “陛下,我携胶西国相文书,历经险阻,终于送至长安,请您将它公之于众。”在这尴尬的氛围中,陈洛忽地站起。

  即使朝堂内的群臣无人认识他,但实际上起到了岔开话题的效果,算是替刘彻解围。

  而且照目前的局面来看,想用夷安县的事情将刘端摁死,完全没有了可能。

  那么胶西国相的文书就可以成为另外的火药桶,再度引爆整个局面。

  仅怔了一瞬,刘端马上反应过来。

  顿了顿,他肃然说道:“说的不错,胶西国相的使团历经艰险,方才抵达长安,将这么一封满含血泪的文书,送到了朕的手中。朕希望诸位一并来听听。”

  接过陈洛的话头,默契地将话题完美岔开,不再去讨论卫丞相刚才言说的内容,极大程度上避免了对方继续利用优势穷追猛打。

  而刘彻在拿过案牍上的那封文书,正式将其展开前,瞥了底下起身直言的那名年轻人一眼。

  似乎是叫陈珣来着?

  果真是一块璞玉啊,表现甚是机敏。

  留下这般初步印象,刘彻照着那封文书,缓声念了起来。

  “……宫中常死宦者,血肉模糊……国中常传,前国相饮鸠而亡……知王上所行,臣甚恐慌,日夜惶恐,常掩面而泣,望陛下明鉴此事。”

  “这封文书,是胶西国相三个月前送来的,至于为何前两日才由赵大夫转交到朕的手里,是因为使团在途中遭遇了数次匪盗截杀,嗯,诸位怎么看?”

  刘彻目光冷冷地扫视全场。

  殿内一片死寂。

  群臣无言。

  这是要出大事的节奏啊。

  胶西王行事颇为荒唐,他们亦有所耳闻。

  之前刘端被弹劾的时候,先帝并未降下责罚,外加齐地离关中甚远,让很多大臣对于这位诸侯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觉。

  但胶西国相的文书上的记载被念出来,让众人又有了新的体会。

  不寒而栗。

  人性之恶,为何可以达到这样的地步?

  他怎么敢这样对待朝中的臣子、治下的百姓啊?

  有资格上殿的大臣,基本已经坐到了中高层的位置。

  只要不是过于年老或者说皇帝心腹,谁都不敢说自己未来没有外派到诸侯国中担任国相的可能。

  若碰见像刘端这样的诸侯王,恐怕真就会“日夜惶恐,常掩面而泣”。

  这时候,原本替刘端辩解的卫绾脸色亦是发僵。

  坑货啊!

  这怎么做到让国相都上书举报的啊

  请收藏:https://m.96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