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59章 刘端,胶西厉王_我从秦末开始长生不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59章刘端,胶西厉王

  群臣在早朝时齐齐弹劾胶西王,无疑形成了一股“势”。

  刘彻很聪明,他明白自己可以借着这股力量,彻底将胶西王给按死。

  于是接下来定罪的流程走得很顺利,根本不需要反复拉扯。

  一来是刘端犯的事情实在够多够重,按照律法定罪,直接可以按最高档的规格来。

  原本高祖时期留下了规矩,诸侯以及彻侯除谋逆大罪外,可以免除死罪。

  但刘端鸩杀了数位朝廷两千石的大员,真按死理来论,完全可以认为他有谋反的企图。

  二来没人想再为刘端申辩,定罪流程走得无比顺畅。

  要知道从高祖朝开始,朝堂上就一直存在派系,又因景帝采用权术制衡之手段,让纷争更加明显。

  很多时候某一名朝臣反对某项提议的原因,并非不同意这个观点,而是敌对派系的人上书支持它的执行。

  正是有这种纯粹为反对而反对的存在,让这议事殿内很久没有出现过整齐划一的论调。

  刘端这次达成的成就,可谓前所未有。

  三日后。

  刘彻将诏书正式下达,除国胶西,黜刘端为庶民。

  当使者带着这道旨意离开长安时,甚至配备着军队护送,让众人明白此事彻底成了定论。

  但这胶西王一案,绝不能当做孤立的事件来看待。

  敏锐的朝臣,在私下里进行全盘梳理。

  通过时间线来进行盘点,这件事的起源甚至可以追溯到先帝时期,刘端受封胶西为伊始。

  单论刘端彻底爆雷的开端,则是胶西国相派出使团,上书弹劾刘端。

  而整个过程中,又有三个关键的节点。

  其一是夷安县百姓暴动。

  这让天子打算调查刘端,并发现诸多疑点,加上胶西使团呈上文书,于是决定降罪。

  其二则是太后传旨阻饶。

  窦太后参与其中,代表着此事不再只是中央和地方上的矛盾,更有中央高层权力的内部斗争掺和进来,也让原本平稳的发展,出现了波澜,刘端差点逃过一劫。

  其三即那个叫陈珣的使者坦白身份,给了胶西王致命一击。

  大汉宗室派人行刺阳夏文贞侯后人,这事若被有心人传播,那可是要动摇国本。

  人心的力量从来不容忽视。

  阳夏文贞侯受到先帝推崇,受到大汉无数百姓和官员敬仰,再加上阳夏陈氏近些年里,并未犯下过任何错误,名望可以称得上深入人心,在东南地区尤盛。

  当年陈胜在大泽乡举事,即是举着项燕的名义。

  要是不处理刘端,焉知未来会不会有人举着为陈氏鸣不平的旗帜,起兵作乱。

  明智的统治者绝不会给国家留下这么大的隐患。

  故而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刘端不再有任何机会。

  哪怕窦太后,都选择袖手旁观,没有继续替他求情。

  不过朝臣们并未忽视胶西王一案的后续影响。

  请收藏:https://m.96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