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369章 天灾亦有人祸_我从秦末开始长生不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规手段,亦是可行。

  而我计划里的第二步,需要暂且借调城中商贾的粮食,郡府储粮不到万不得已,暂时不要动用。

  至于那些商贾的粮食,我会在关中运粮抵达后,尽数偿还。

  有粮食有居住的地方,这些灾民就不会闹事,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了许多。

  第三步我们可以安排医者进驻营地,避免人员大量聚集,加上洪灾影响,发生大规模的疫病。

  待到一个月后,洪灾影响消失,我们便可以逐步安排百姓返乡,回到原籍。

  至于周边县城是否同样可以采取这样的方案,我觉得应该经过实地考察论证。

  毕竟大部分县城边上不会像郡府这般,有如此之多的灾民聚集,那么可能县城足以容纳灾民进入,不需要让他们流落城外。

  至于这般手段是否奏效,还需要再实际过程中,用实践去证明,并且进行相应的修补。”

  这般长篇大论,是陈洛在经过思考后,将小册子上的内容实际化,不再那么偏向于理论,具备了更多的应用价值。

  放在拥有完善救灾方案的后世,这套准则其实连基础都称不上,可在救灾全凭当地官吏经验的古代,陈洛提出的这些内容其实相当超前。

  比方安排医者,以避免疫病,这是彭太守完全没有想到过的事情。

  但是这套准则有道理吗?

  至少它没有出现基础性的错误,实施起来不会出现恶果。

  听完全部计划,彭太守低头思索起来。

  如果陈洛所言非常可笑,那他完全可以一笑而过,但现在有实施的可能性,那么就不能疏忽大意了。

  过了良久,彭太守抬起头来说:“陈公的计划,甚是完善,但在我看来,确实少了基础,让这个计划宛若空中楼阁,过于虚浮。”

  在他看来,陈洛的安排没有什么不妥。

  但有一处相当致命的缺点。

  “府君请说。”陈洛并非那种听不进意见,稍有反对就会暴跳如雷的人。

  如果对方提出的建议合理,那么可以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完善自己制定的计划。

  见状,彭太守仅稍稍委婉地作答道:“陈公,想要给这些灾民建造营地,起到足以遮风避雨的效果,需要的工匠至少得有百余人,才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这项任务。

  郡城勉强可以雇佣征发得了这么多的工匠,但持续得时间长了,恐怕也会供应不起,至于南郡其他地方的县城该怎么办呢?

  他们地方上没有那么多的工匠,想要征发都征不到那么多人,而且恐怕仓禀不足,总不能要求工匠自带干粮吧?”

  这个问题属于基础。

  营地无法建成,那么陈洛计划里的后续安排,皆为虚幻的泡影,无法落到实处。

  陈洛先是一怔,但很快笑了笑,给出了解决方案:“府君为何不看看那些灾民,让他们自食其力呢?”

  “嗯?陈公这又是何意。”彭太守不明所以。

  陈洛轻轻吐出四个字,“以工代赈。”

  不用经过复杂的解释,彭太守直接就可以明白它的意思。

  “真是,真是,天才的想法啊。”他赫然往前迈出一大步,差点被泥泞给绊倒。

  但他丝毫不在意。

  问题有了完善的解决思路。

  自己提出的基础矛盾,完全不再成为障碍。

  以工代赈,可以让救济粮落到实处的同时,又让基础建设没有困难。

  而且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以工代赈”的方案是可以在大范围进行推广的。

  请收藏:https://m.96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