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77章 赈灾结束,返乡祭祖_我从秦末开始长生不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用灾民修筑露台,以发放口粮为报酬,最后救活了无数百姓。”陈洛摇了摇头,谦虚说,“故而我这只是吸取了前人的智慧罢了。”

  自己以工代赈的想法的确不是凭空产生的。

  不过晏子的巧妙选择,并非陈洛灵感的来源,后世以工代赈的大量推广实行,才是他思路的根本。

  陈谦笑了笑说:“知晓这件事情的人何止千百,但唯有伯玉你一人真真正正地成功化用,造福了百姓。

  那看来前人的智慧,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吸取到的啊。”

  “若有机会,我会找时间把工赈的方式方案,按条理去编撰成小册子,送给家族。”陈洛揉了揉下巴。

  工赈如果可以推广,并且按照实际情况,得到一定范围的应用,那无疑是件大好事。

  要知道一味地分发粮食,救济灾民,那对中央财政无疑是道考验,若是太平盛世还好,扛得住这样的负担,但换成新建立的政权,或者说步入衰落的王朝,接连不断的大灾,完全就是致命考验。

  何况单纯地发放粮食救灾,导致的贪腐亦是数不胜数。

  从上往下,每个环节过一道手,能有三成粮食发到灾民手里,都能说那些赈灾的负责人属于清官廉吏了。

  电视剧中往米里掺沙子的解决办法,放在现实,不说收效甚微,那也是毫无用。

  那些贪腐救济粮的官员,难不成会排队领粮食,还是把它们拿到家里自己吃?

  早在无数个环节之前,这些粮食还在仓库里的时候,它们就可以被搬走了。

  至于里面沙子,并不需要这些大人物去挑拣出来,不会硌到他们的牙齿。

  但工赈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遏制这样的情况。

  毕竟不同于分发粮食赈灾,数量多少由官员们制定,工赈的情况下,灾民们真做了事情,得有相应的粮食发放下来,做事拿不到粮食,那成百上千的灾民,真会闹事,把他们的乌纱帽给掀飞。

  有了顾忌,那些官员自然不敢胆大妄为。

  “这是好事。”陈谦轻轻点头,在心底盘算一番后,再抬起头来,“伯玉伱将这则小册子写好之后,估计阿父和大父向朝廷建议,以后遇到灾情,可以多多采用这样的手段,解决救灾之事。”

  当然,还有一些话,尚且处于思考阶段,陈谦便没有明说出来。

  那就是工赈与墨家弟子的匹配程度,相当之高。

  这不是说墨家弟子需要救助,毕竟墨家有商队存在,哪怕一地遭灾,当地墨家弟子只要不是因为怜悯,将自己的口粮全部分发给了灾民,那他们绝不至于饿肚子。

  而他没有说出来的那些想法,是指墨家弟子平日里无数设想与构思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大工程”,但苦于人力不够,只有极低的比例,可以落在实处。

  哪怕阳夏的百姓非常乐意去帮助墨家弟子,去实现

  请收藏:https://m.96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