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96章 舌战群臣_我从秦末开始长生不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要的助力。

  吕太常听完之后,直接涨红了脸,想要反驳,却找不到合适的理由。

  换在其他地方,自己早就愤怒地叫嚷起来,可现在早朝的秩序比汉初改善了太多,各种仪礼规矩立在那儿。

  于是他只能闷声坐下,不好发作。

  不过吕太常放弃反驳,并不代表其他人就完全接受了察举制。

  没有安静片刻,又是有人站起身来。

  “陈议郎,我觉得察举上的贤才或许是善于应试,空有名望,但并不擅长为官,万一出现这样的情况,那又该怎么办呢?”

  提出问题的这人,陈洛倒不眼熟。

  不过他依旧微笑着解答道:“察举上来的贤才来自乡野,故而他们更能了解民间百姓有何困苦之处,反倒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去制定相应的政策。

  至于只会应付考试,不知变通的那些人,我想应该属于极小的部分,何况这样的人至少可以老老实实地完成朝廷派发下去的任务,其实已经超越了当下地方的某些官吏了。”

  听完这段话,对方若有所思地坐下。

  显然,他和吕太常的思路是完全不同的。

  吕太常反对察举,是从根本上不喜欢这类制度,觉得它对于吕氏来说,是家族发展的阻碍,无论如何,他都会站在反对的立场上,不支持察举制的推行。

  而他不是这样,察举制若是有利,那么自己当然不会反对察举制的推行,察举制若是对大汉无益,那自己则会成为坚定的反对派。

  刚刚陈洛和刘彻对话中只是展现了察举制的构思,并未深入言说察举制的内容。

  故而他决定先从质疑的角度入手,质询陈洛,质询察举制可能存在的漏洞,想着陈洛的回答支支吾吾,那么自己将成为坚定的反对派,毕竟连制度的制定者都无法解释它的弊病,那其他人怎么可能相信它是合理的制度呢?

  于是自己刚刚站起来,便是从察举贤才的角度入手,提出了疑问。

  陈洛的回答让他心悦诚服,并因此产生了不少思考。

  察举上来的人才,与现在靠着家世和军功累积入仕的官员相比,哪个质量更高?

  前者的质量尚且没有得到验证,但后者的表现,则是有目共睹。

  功臣派的一代和二代,能力基本都在水准线之上,从三代开始,便参差不齐,硬夸不起来。

  至于走军功路线入仕者,那些人对打打杀杀有自己的一套,但政治推崇平衡之道,讲究的就是不能过于冲动,大汉军方的公认三代领袖,韩信、周勃与周亚夫,在政治上的某些表现,其实都有明显的缺陷。

  不过韩信急流勇退,早早回了淮阴,没有引来猜忌。

  至于周勃和周亚夫父子,都因为某些不小心,差点惹来杀生之祸。

  故而他开始起身是质疑察举,可陈洛的一番话,让他开始偏向于支持察举。

  哪怕它是一个新

  请收藏:https://m.96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