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88章 高伯适就范_1850再造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中国后,国力较弱,太祖无力征伐,只得承认越南为外藩。彼时,越南国土只有交州一部,以红河三角洲为中心,大致范围在北圻地区。

  丁朝之后,越南积极学习中原文化,以汉字为官方文字,国力逐渐强盛,一步步开拓疆土,向南入侵占城国,将国界线推进到现在越南中部地区。

  明朝永乐年间,越南重新回归中国版图,但明朝对越南的统治维持时间不长。黎氏反明成功,“中兴”越南,彻底消灭占城国,将国境线继续向南推进。

  之后黎氏衰败,国内阮、郑两姓争权,越南南北分裂,彼此不断征伐,黎氏成了傀儡。

  18世纪末,西山邑发生农民起义,阮氏三兄弟建立西山政权,先后灭阮主和郑主,再次统一越南。

  西山朝为了便利统治,将越南一分为三,即为三圻之雏形。但西山朝军事色彩较浓,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制度,屡屡发生内讧。

  在暹罗避难的阮主后裔阮福映,得到了法国人的支持,在1800年一举歼灭西山朝,重新统一越南。

  此时,清朝国力已衰,无力干预越南内政。阮氏派人出使燕京,得到了清朝的册封,然后彻底废黜黎皇,建立了阮朝。

  清朝为阮氏定国号为“越南”,这就是近代越南国名的由来。阮朝继承了西山政权的治理理念,把越南国土分为“三圻”:

  沿红河之大平原,居越南之北,与东京海湾相对,是为北圻,又称东京、北城。

  沿湄公河之平原,居越南之南,是为南圻。

  两圻之中心点,有一带地稍狭,延长而屈曲,西山林而东濒海,是为中圻。

  所以越南的地势,“如一竹槓抬两箕焉”,中圻在中间,则竹槓子也;北圻在北、南圻在南,则两箕也。

  北圻为越南文化发源地,人口密集,经济发达,是历史上的黎氏、西山政权、郑氏统治中心。

  南圻海路交通便利,受益于海外贸易,大有后来居上之势,是阮氏统治中心。

  中圻则为越南首都所在地。

  西山政权时,以藩王出镇三圻,以北圻升龙城为统治核心。阮朝继承了三圻概念,但以重臣经略三圻,形成帝王居中掌权的“一京两城”格局,加强了中央集权。

  杨烜的意图便是完全占据北圻,把南圻留给越南人,中圻为缓冲区。这与历史上法国殖民越南,大致相反。

  时至1852年,阮朝和满清一样,面临着深刻的内忧外患。对外,阮朝恩将仇报,屠杀国内天主教传教士,受到法国、西班牙敌视。对内,国内民族起义不断,以高伯适起义声势最为浩大。

  面对高伯适的请求,杨烜假装为难,说道:“菊堂,实不相瞒,我已找过黑旗军中的大将。大家一致认为,越南与我们山海相隔,出兵助战困难重重。

  “如果菊堂兄不愿割让北圻

  请收藏:https://m.96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