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28章 功曹选士_霸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下,还真就这么回事。

  比如朱治最近就觉得孙权这个小家伙比较孝顺,打算举这个十五岁的小屁孩当孝廉,然后去担任一地县令或者县长。

  这真不是开玩笑,如果不是孙策制止,今年的孝廉名单上就一定有孙权一个名额。

  可这个十五岁的小屁孩懂个屁的治理,让他担任县长,他自己逼着小吏帮他贪墨挪用府库里的财富,用以给自己玩耍、买玩具。

  这要是也能算贤才,孙策觉得自己脚上掉下来的脚皮也算是贤才。

  “别啊了。去找个人问问,虞翻家在何处。”

  虞翻父亲曾经担任大汉太守,他则曾担任会稽郡功曹,这是鸣鹤乡再显赫不过的家族。

  显赫到什么地步?

  这个乡就因为他而闻名敌国,魏国人都清楚,江东有位大贤虞翻,就住在鸣鹤乡里。

  魏文帝曹丕设宴庆贺的时候,宴席上一般都会为虞翻设置一处虚席,虚席以待这个典故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席位摆在群臣之间,菜肴全上,但就是为虞翻空着。

  更甚至,陈寿写史书,都能记一笔虞翻居住在鸣鹤乡。

  好像除了诸葛亮,在没有谁有这个待遇。

  在当下,虞翻也是闻名于乡里。

  蒋钦去随便一打听,就有一个农夫热情的迎了上来,说道:“大人,您要去找虞师?我带您去虞师户前。”

  大人即大家豪右的意思。

  他看孙策身穿锦袍,富贵不凡,就以为孙策是一位江东豪杰。

  孙策也没有多解释,笑着说道:“那就麻烦老丈了。”

  “应该的,应该的。虞师于我等有大恩,能为其效劳,乃是我等之荣幸。”对方黢黑的面孔立即挤出了一个灿烂的笑容,说罢就走在前面为孙策带路。

  孙策好奇的问道:“你为何称其为虞师?”

  “因为其在乡里开设了学校,传授我等子弟学识,有弟子百余人,这还不配师者之称?”

  孙策笑了起来,感觉颇有意思,诸夏果然不愧是文风传承数千载的天选之族。

  跨越两千年历史长河,却依旧不改其传承之意。

  学校从先秦两汉,一直传到国家现代。

  不过这也的确跟中原自古以来重视教育有关。

  汉末最著名的扬州刺史刘馥,刚刚立起合肥城恢复了一点点生机,还在屯田,就已经开始立学校,广教化。

  孙策军队还没打进江东,就开始教军中士卒文字,给将领讲解兵法。

  而虞翻这位大才,更是刚刚返回故乡就开始为设立学校,为弟子传道授业解惑。

  在老丈的带领下,一行人很快便抵达了虞翻在城外的宅院。

  虞翻父亲早亡,族中只有老母,所以并没有修建坞堡,而是跟宗族一起生活在乡村的里中。

  当下百姓的流动性还是要弱一些,一个里两百户人家,如果不逢年过节,一个里当中,长年累月也看不见一个陌生人,都是自己同

  请收藏:https://m.96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