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41章 大兴水利_霸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汉统治尚存时,每年青州、冀州结余后,要转移给幽州的钱数就有两亿多。

  江东的开发程度较之冀州、青州是落后了一点,可五个郡出一亿三千万钱也不是多大问题。毕竟这要换算成缗,也就十三万缗。

  后世的诗人还曾号称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呢。

  十三万缗在后世也就一个富户人家的家产。

  不过大汉一直处于钱荒的状态,货币的购买力要比后世高不少。

  可即便如此,十三万缗这个财富,对五个郡来讲,也是轻轻松松的。要是有那种家财万贯的大商人、大富豪,一家的财富就能解决整个江东全部士吏官校全年十分之一的财政负担了。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江东五个郡,现在为孙策提供赋税的只有吴郡。其他四个郡,现在还需要官府输送通宝和财富过去,以解决民生饥馑,并通行货币。

  要在董卓乱政之后,重新恢复钱货贸易,发行货币实在是太难了。

  就不说其他的,官府铸币就是一个极大的难题。这个时代的铸币可不像后世那么简单,开通机器印刷就行了。

  想铸币一亿枚,需要运送大量铜、铅前往金曹,这开采之费,运输之费,都极为高昂。

  哪怕让江东敞开了铸造,一年铸造两三亿枚江东通宝,压力也是极大。

  所以为了辅助铸币,金曹还会搜集民间的五铢钱和小钱,重新熔铸。

  这个时候,别说曹操了。孙策都有挖坟盗墓的冲动,毕竟一个大墓里面挖出来数十万钱,甚至数百万钱,铸币的成本和压力都会大幅下降。

  只要一次突破底线,这种事就不再是什么不可为的禁忌。

  好在孙策最终忍住了这种冲动。倒不是他比曹操的意志力要强多少,而是他还没到曹操那种山穷水尽的地步。他还有一张最大的底牌!

  孙策的底牌就是他的夫人周澄。

  周澄所创建的吴县织造署,今年终于不再缺生产材料了,吴郡已经恢复生产两年了,家家养蚕缫丝,原材料大为充足。

  其实中原的丝绸产业规模一直是蔚为壮观,一个里数百户人家都养蚕缫丝,能够产出生丝数千匹!

  收丝的小吏、商人往往都需要用船去运输。

  一个里产出就有数千匹,一个乡、一个县那真的是能产出数十万匹生丝。

  甚至为了早日将生丝卖出,养蚕缫丝的妇人们还会相伴一同将生丝送到城邑贩卖。

  这一切使得吴县织造署的产能终于达到了这个时代技术的极限,每日出绢帛一万三千余匹,出澄锦上百匹。

  这可是孙策手中能掌握的最大财富,源源不断的从民间收割回来大量货币,包括那些豪强私铸的货币也被收割回来。

  曹魏以布帛为货币,不是没有道理的。这种东西,一旦统治恢复稳定,官员劝课农桑之后,朝廷手中的纺织工坊可以源源不断的

  请收藏:https://m.96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