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13章 幽州贩马_霸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看向顾雍:“当初孤在此地所留屯卒,依旧犹有人在?”

  顾雍点头,说道:“中原难民避难江东者终年不绝,将士俘虏山越贼寇亦充塞道路,建城之余,长史便将无以为生者暂时充入督农校尉处,由督农校尉郑浑督之,于此处屯田。”

  郑浑!

  孙策记得这位名士,他兄长郑泰就是联合何颙、荀攸共谋诛杀董卓的那位天下名士。

  事情不密,郑泰、郑浑都避难于淮南。

  不过郑浑也是听闻孙策在江东招延俊秀,聘求名士后就早早的脱离了袁术,投入到了孙策麾下。

  孙策问道:“郑校尉政绩如何?”

  提起郑浑,顾雍立即露出笑意,说的:“郑校尉实乃国之栋梁,天下楷模啊!”

  这个词语!孙策深吸了口气,如果没记错,后世有天下楷模这个成语,就是出自郑浑。

  没想到他到了江东,还是建立了这种奇功伟绩。果然是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啊。

  孙策不由好奇的问道:“郑校尉都做了何事?以至于得天下如此评价。”

  顾雍立即详细说道:“郑校尉初到江东之际,天下未定,民皆剽轻,不念产殖;其生子难以哺育,率皆不举。”

  “于是郑校尉夺其所督五县百姓渔猎之具,课使耕桑,又兼开稻田,又严刑重法处罚弃婴之罪,凡生子不举者皆需服徭役三年,为官府兴水利,修版筑。”

  “民初畏罪,后稍丰稔,无不举赡;所育男女,多以郑为字。”

  这是善法啊!孙策眼神一亮。

  孙策从来不觉得严刑酷法就一定是恶事。有些事情就应该被严刑酷法所打击,比如贩卖人子,比如生子不举,比如溺婴。

  既然把孩子生下来了,就当起为人父、为人母的职责,扔到地上摔死,溺进水里淹死,这种行为就应该被严刑酷法所禁止。

  这不仅是善法更是善政!

  不过郑浑,广开稻田倒是令孙策颇为惊异。便问道:“郑校尉亦知稻田之利哉?”

  顾雍点头,笑着说道:“郑校尉毕竟博览群书,有经国之才。丹阳境内,地势起伏,郡界下湿,百姓饥乏。郑校尉亲自走访各县,考察地势之后,乃曰地势洿下,宜溉灌,终有鱼稻经久之利,此丰民之本也。”

  “遂躬率吏民于芜湖、丹阳、石城一带,修筑陂塘土堰,开辟稻田,兴建水利,一冬间皆成。比年大收,顷亩岁增,亩入十石,租入倍常,民赖其利,刻石颂之,号曰郑陂。”

  孙策欣喜的大笑,江东有如此多的能臣贤吏,如何能不安定繁荣?

  郑礼移风易俗,郑浑收民渔猎,课以农桑,兴建水利,开辟稻田,皆是利国利民的善政。

  仅这二人之所为,就为孙策安定了数万户人家,开辟出数十万亩稻田,有数百万石稻米收入。

  这种内政、民生,让刘备如何比拟?

  能与孙策一争天下的,就

  请收藏:https://m.96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