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24章 吴兴大捷_霸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24章吴兴大捷

  孙策跟曹操的议止抄掠,通商互市,其实是双方都迫不得已的选择。

  双方去年都经历了一场残酷的大战,才定鼎了自己的局势。

  孙策在张纮力谏下,毕其功于一役,死伤惨重,攻灭了袁术,才有的坐断东南局面。

  曹操也是在郭嘉一力主张下,兵出绝地,走泰山路一片荒芜之地,跨险越阻,袭取徐州,一战大破强敌,从而雄据中原。

  想要称霸乱世,没有袁术、袁绍这种家族世代声望,又有哪个诸侯可以轻轻松松就崛起成势?曹操、孙策可谓是都付出了惨烈的代价,各自损失上万精兵,府库军实、粮草辎重、战马驮马更是损失了数以千计。

  而淮南大旱,对双方都有着极大的影响。孙策这里赤地千里,九江、庐江灾情严重。曹操那里也没好到哪里,沛国、陈国也是生民涂炭。

  这南北旱情,将双方隔开,就算有心咬牙,一鼓作气击败对手,都无法再跨越这干旱千里的土地。

  所以双方联姻之后,都是在全力恢复生产,各派官员在郡县发展农业,整修水利。

  同时全力解决各自境内的隐患,收服人心。

  但事与愿违,天公着实是不作美,所有人都期待着今年风调雨顺,将良田恢复生机,重新麦田青翠,广阔千里。

  结果今年旱情过去,又岁寒冻绥。乡里的老者都感慨,自己一生四五十年,未见过如此严寒。春寒料峭,许多土地都僵硬的无法开垦。

  淮南这一带,可能是几十年来最冷的一年,农业生产大受影响。

  不过万幸的是,江东还算影响较小,如果没有出现洪灾,那江东的生产,足够让淮南的生民也恢复生机。

  而淮南各郡都人才济济,尤其九江郡境内,太守、县令都在全力修整各种水利灌溉设施,官复重新修缮了袁术在位期间荒废的芍陂、茹陂、七门、吴塘等土坝,蓄水灌溉稻田。

  当此之际,刘由整理的《显远农书》终于建功!

  刘由从跟随孙策进入江东,基本上就一直在负责屯田的事宜。

  孙策是一直主张改粟种稻的,故而刘由一直在研究改善水田、改良稻种的技术。

  这个才是真真正正的精耕细作,能够改善亩产的手段。

  他跟官员指导种稻,使水田调温的方法大获普及,淮南、江南皆巡田土之宜,凿灌溉之利,开垦出来大量水田,建起大量湖陂和堤坝。

  这使得淮南岁寒的灾情得到了有效缓解,尤其在芍陂一带,有灌溉之利,收数百万石粮食完全不在话下。

  等到了六月,不论文武公卿,是黎民黔首,都翘首以盼,期望着雨水能够丰调,不要出现暴雨洪涝。

  但整个江东在期待中,尚未等到风调雨顺的到来,先迎来了一份振奋人心的大捷。

  传捷报的信使,身穿鲜艳的朱红戎袍,头戴翎羽

  请收藏:https://m.96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