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31章 江东郑国渠_霸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县境内,在各自的县域内挖掘出来一个湖陂。

  然后帮助百姓垦辟荒野,修建水田,兴修阡陌。

  宋朝能三易回河,把黄河水道改来改去好几次,孙策就算底蕴再差,也不至于两个县的水利都修不起来。

  所以张昭说完之后,孙策立即说道:“可。若要兴修大型水利,便在阳羡、毗陵两县境内,将太湖沿线全部开垦出来,建成鱼米之乡、天府之国。”

  阳羡即后世宜兴,毗陵即后世常州,这几乎是最富庶的地区了。

  气候、水纹、地势、地貌都十分适合农业发展、丝绸纺织,是真正的天府之国。“苏常熟,天下足”中的常州指的便是毗陵这一带。

  如今毗陵县境内也不是一片泽国,恰恰相反,毗陵境内十分繁华,与无锡县相连的东侧几百里范围内,地势平坦,沃野千里,百姓富足,仓廪丰积已有近五年。

  而在西边的数百里则是一片泽国,如果能把这数百里泽国开辟成水田,那毗陵县境内势必会良田骤然翻倍,百姓富庶程度数倍于往日。

  整个县百姓的生活,整个江东的税赋,甚至整个天下的苍生,都将因此而受益。

  这个工程重要性毋庸置疑了,必须遣能臣全权负责此事,孙策看向张昭,问道:“长史可有何人才可举荐于孤,使之能善此重任?”

  张昭立即胸有成竹的说道:“臣举荐会稽名士马骅。”

  “马骅?”孙策眉头微蹙,这个人自己怎么一点印象没有?

  张昭介绍道:“马骅,字云殊,会稽山阴县人,其祖父乃是故会稽太守马臻。”

  “马臻乃是我大汉名臣,水利专家,其赴任之初,即详考农田水利,发动民众,创建三百里镜湖。堤长一百二十七里,湖周回三百五十八里,上蓄洪水,下拒咸潮,旱则泄湖溉田,使山会平原九千余顷良田得以旱涝保收。”

  也正是有这个泻湖,会稽才得以在孙策打下江东之后,一直没有发生叛乱。

  周围三百五十八里的镜湖啊!灌溉九千余顷良田。

  这就是会稽郡境内的太湖!

  这才是真真正正的大手笔,一次性建设的水利设施足以恩泽后世数百年。

  九千余顷良田,那就是九十万亩旱涝保收的不求天灌区。

  按亩收三石计,这也是二百七十万石粮食。

  所以马臻才能被后世评为与李冰、孙叔敖、苏轼等人齐名的十二大水利专家之一。

  而即便在当下,马臻与王景两人,也是大汉四百年以降最杰出的水利能臣。

  孙策只是比较诧异,问道:“马臻之孙马骅在会稽?”

  张昭解释道:“镜湖虽然利在千秋,创建以来近四十载,百姓悦之。然因创湖之始,多淹冢宅,为豪强所诬,马臻被刑。越人思其功,与其子马珂将遗骸由洛阳迁回山阴,安葬于镜湖,并立庙记念。”

  “马珂早逝,其子马

  请收藏:https://m.96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