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67章 约期而击_霸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个战略根本没有认知。

  所以很多人怀疑为什么孙策、曹操、袁绍扫清了各自的势力范围之后,第一件事情都是整顿军队,裁军减员,规模都没有几十万计。

  那是因为兵在精不在多啊。精兵化是任何诸侯军事发展的必然。

  孙策就算在后方有十万屯卒,那也没有任何意义,这种屯卒不可能运到前线去,因为完全在消耗粮草,增加后勤压力。

  淮南一战,仅是为了维持四万军队的跨越千里作战,就前后动用军兵、吏民十余万人。

  要是供应十几万大军北伐,那要供给军队的民夫怕要有二十余万人。

  江东除了五万军队,两个州还有三万余官吏,四万余匠人,这些都是不从事农耕的,如果再拉出来十几二十万徭役,可以说一场北伐就是整个江东家家户户都被抽丁参战了。

  毕竟江东总共户籍也不过数十万计,尤未到百万。

  所以为了稳定统治,也为了能够在军事上有所建功,自古贤才提出的战略都是积谷练兵,而不是积谷扩军。

  凡古之良将,莫不以能练精兵为将才。

  诸葛亮能成为武庙十哲也正是因为他显著的练兵之才。士卒精练既能增强战力,又能减少后勤补给压力。

  而修养生息一年也能让袁绍的军队愈发精炼,减少与曹军的差距。

  对此孙策是认可的,说道:“自乱世以来,孤入江东,无年不征,无岁不战,百姓疲苦,府库虚乏。淮南之战,本就情非得已。长史谋画,乃是持重之言。那便外结英雄,内修道路,修养一年,与袁绍约期建安六年夏,共击曹军!”

  北方的道路,孙策也是早就想修了。统一政权,修路铺桥也是必须要做的事情。比如修建驰道,乃是军国之重。

  曹操显然不能猝除,战事一旦迁延到冬天,北伐倚重的漕运受影响,就会因为动员大量民夫而消耗靡重。

  所以最佳之法,还是修建几条宽敞平坦的驰道,方便冬季徭役用车马运送补给。

  江东现在俘获和积蓄的车马总计也是有上万乘的,甚至如果牧监全力以赴,组建两万辆锱车亦并非不可。

  有锱车做补给,将尽可能的减少百姓民力。一万辆锱车输粮二十五万石,只需要征募三万徭役即可。

  甚至很多情况下,军队骡马够多,不需要再额外动员民夫,比如段颎出兵,就只是军队一万人,自己携带了三千辆大车,跨越两千多里,深入东羌腹地,一战大破敌军,虏数万人而归。

  与袁绍相约在建安六年出兵,也就是本应该发生的官渡之战延后了两年。从官渡之战变成了仓亭之战。

  想到仓亭之战,孙策就更加心情放松了。如果袁绍能够稳住心态,曹操可谓是必败无疑。

  在当前的形势下,就算是他主动进攻袁绍,打得袁绍大败,亦无非是一场仓亭之战的结局

  请收藏:https://m.96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