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267章 约期而击_霸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口,除了一万驻军之外,最多的就是工匠和商人了。

  孙策欲将建康发展成不弱于锦官城成都的纺织中心,欲将澄锦打造成与蜀锦相当的名锦之一,建康城中仅纺织匠人就有五万余人。

  如果算上吴县的织造署,江东的织锦女工人口尤在成都之上。

  整个江东从事纺织的公私织女,规模可能有二十万、甚至三十万人。

  而为了供给这昌盛的纺织业,江东的桑田也是星罗棋布。

  尤其在建康一带,这里地势没有吴县那么平坦,正适合种桑,桑田遍布,有数十万亩。

  而城中有这么多达官显贵、能工巧匠,自然导致商业繁华,常驻城中的商贾、僮客等人数过万。

  每日抵达建康的漕船、货船及商队常以数百计。文人曾盛赞曰:建康天下之舟船所集,常万余艘,填满河路,商贩贸易车马填塞。

  文人墨客常有夸张,万余艘是夸张修辞,但以孙策在昭明宫所见,江面上的确是常白帆千余,百舸争流。

  如此盛景,每日都能引得文人墨客前来观赏,于是就有大族在岸边修建了亭台楼阁。

  在岸边风景胜地,楼台极多,比如有鼓楼、胜棋楼和凤凰台等,就差没建个铜雀台了!

  而之所以有这么多楼台,也跟建康这里士人众多相关。

  由于不立田制,江东的大族普遍比较富庶,修建一座楼台对他们而言不过是九牛一毛。

  建康又是江南的治所,大量的世家大族都搬迁到了建康城中。

  比如吴郡的顾氏,顾雍就做主将族人都接到了建康城中,只留田产和祖宅在吴郡。

  顾雍之所以如此,正是为了家族的长久大计,建康这里拥有当今天下最昌盛的教育环境。

  不仅仅有官府在建康城中建设了十余所学校,还有大量的大儒、学士定居于此,收录弟子,教书育人。

  由于董卓乱政,雒阳太学被焚毁,所以汉末的学术中心有一次大规模的向南转移,从雒阳转移到了襄阳。

  在刘表的治理下,起初荆州人情好扰,万里肃清,大小咸悦而服之。关西、兖、豫学士归者盖有千数,表安尉赈赡,皆得资全。遂起立学校,博求儒术,綦母闿、宋忠等撰立《五经》章句,谓之《后定》。爱民养士,从容自保。

  待孙策击破刘表,便迁荆州典籍往江东,又令名士陈纪在建康亲设学宫,立碑校五书文字等,遂使天下之文士咸集于建康。

  比如极其著名的文士王粲、还有拜大儒宋忠为师的潘濬以及潘濬的表亲、蜀汉四相之一的蒋琬等人,都在建康学游学。

  这些人在建康习文尚武,准备出仕,自然使得江东人才济济!

  随随便便拿出一人来,就可能是宰相之才,大将之资。

  到了如今,中原之地的士人再无法鄙夷江东为荒蛮之地。相反许多中原士人要携书到建康游学,到学宫石碑前比较文字,向大儒请教如何释义。

  甚至天子亦曾经遣使到江东,请求江东供奉校正过的五经典籍,请江东派博士入宫中任职。

  如今江东进入休养生息,建康城中愈发繁华,一片欣欣向荣之态。

  请收藏:https://m.96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