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25章 宋室的朝堂派系_霸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留给左路和中路的部队总共才五六万,却要面临赵军十余万大军的防御,能够牵制住他们都已经为之不易,怎么可能还大有建树?

  双方国力相差不大,精锐军队都是十余万,如果当面锣,对面鼓的展开,宋军甚至能否突破赵军防线都不好说。

  这也就是宋军神兵出奇,且部署轻重得法,才使得宋军能够在右路以多击少,取得如此辉煌战果。

  都是身经百战的将领,他们不可能不明白这个道理。

  之所以他们还在抱怨,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诸葛亮严重耽误了他们的开疆拓土以及斩获功勋。

  所以诸葛亮开口说道:“诸位将军既知左路、中路难有建树,我等在右路就更应忠壮报国,为宋公解忧,力争一举破城,覆袁尚全军!”

  “此战之重,不在于夺城多少,唯在于覆军斩将!所谓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我等若不能覆灭袁尚三军,纵夺取冀州大片疆域,其形势稳固之后,亦可轻易重夺冀州各郡。”

  “若能覆灭袁尚部众,甚至斩首袁尚,哪怕常山、中山等郡不取,亦足以使冀州是震,乃至于赵室土崩!”

  军事谋略,的确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事情。

  同样是十几万大军,宋军可能规模上尤少数万,如果正面堂堂之阵的交战,可能会两军相当,谁也奈何不了谁。

  但通过集结兵力于一个方向,形成以多打少的局势,就很可能直接形成碾压性的战果。

  所以哪个将领能做到倚多为胜,那绝对是当世顶级的名将。

  这也是诸葛亮为什么一定要抽调北方的军队南下,对袁尚进行围攻。

  他必须保证宋军在赵军大规模回援之前,己方全力攻击,击溃了袁尚。

  就像他所言,此战是以对敌军的重创和覆灭为主。

  两军相当,可能要斩杀袁尚还比较难,这种局势下,袁尚要率轻骑突围而走,宋军难以彻底困杀他。

  但他部下这数万精锐,绝对不能放过。

  从小处着眼,这可以使宋军之后对赵军的战事更加有利,减少了赵军的规模,宋军依旧占据人多势众的优势。

  从战略上讲,这更可能影响整个天下时局。若在赵军主力未归之际,宋军顺利击破了袁尚,冀州就再无强军可用。

  没有了精锐军队,宋军很可能效仿汉高祖之壮举,趁敌军空虚,一举攻入敌军国都之中。

  在敌军精锐主力尤在外的情况下,完成对敌方朝廷的覆灭。

  可若是大军行动迟缓,分兵贪图郡县,赵军稳住了局势,主力从南方回援而至,那宋军现在就算打下了再多的郡县也守不住。

  因为宋军不可能长期在河北维持八万大军!

  后勤补给的压力下,使得宋军若攻势不顺,只能主力撤退,留下几位大将驻守城邑,等待来年或者几年后朝廷恢复了元气,积攒了一批粮

  请收藏:https://m.96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