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5章 我诸夏之族本应该走的历史正路_霸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虑后世的什么经验,当下江南人口可能只有一百万到两百万之间,却占有几百万年平方公里的土地,这种实际情况下,需要考虑什么抑制兼并?

  这片土地后世的封建王朝可是养活了几千万甚至上亿的人口。当下只有一两百万人,豪强怎么可能去兼并。

  毕竟杀头的买卖有人干,赔本的生意无人来。兼并那么多土地,没人耕种,除了多交税有什么益处?

  另一方面,孙策也的确是不喜欢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历史上农业技术突飞猛进,农耕水平发展最快的朝代就是率先不立田制的宋朝。

  宋朝最著名的就是庄园、员外们,他们有自己的农庄,被划为主户,雇佣无常产的客户进行农耕生产。

  这种生产模式下,大庄园主们纷纷改进农耕技术,所以使得农业生产突飞猛进的发展。

  讲道理,东汉跟西汉那完全是虚假的继承者。东汉与大宋那才是真正的亲父子。

  两个朝代制度非常相似,经济上都以庄园经济为主,军事上都施行募兵制,就连工商上,两个朝代都大为雷同,豪强大家,得管山海之利,采铁石鼓铸,煮海为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

  更巧合的是这俩朝代都延续了两朝,他们俩存续时间加起来占了所有大一统王朝存续时间的一半。算上南北朝、五代十国这种乱世,这两个王朝存续时间也超过了三分之一。

  这么多巧合,就让人不得不思考其中究竟有没有什么必然联系了。

  在孙策看来,不管自己是否喜欢,在汉末,豪强的庄园经济都已经是事实存在的经济基础。

  如果自己一定要摧毁这个经济模式,重新进行均田、授田,那就注定要与所有豪强为敌,引起天下豪强的蜂起反抗。

  如果自己身后没有一个强大无比的新生势力,比如关陇军事集团,不可能碾平这天下州郡无数的豪强。

  所以与其跟所有豪强对抗,不如进一步完善庄园经济,并设置与其相应的税制。

  汉室失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税收制度跟庄园经济严重脱节,一方面田宅地产等财富都在豪强手中,一方面官府还在拼命对小民征收苛刻的人头税。

  而到了大唐,第一次施行两税法,按照资产来收税,两税法推行之后,两年内征收的财富,甚至远超大唐从立国之后,经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期间上百年的税赋总额。

  当然了,自古以来,无论中外,都面临着一个相同的问题,那就是“有能力纳税的人,也有能力不纳税!”

  所以不立田制之后,最关键的就是税收!

  逃税者死,是孙策必须立下的铁律。就跟十恶不赦大罪一样,犯者立毙。

  孙策对所有人郑重的说道:“江南凋敝,人口寥寥百万,就算平均授田,对所有人都征以十倍重税,也不过是汉室税赋的

  请收藏:https://m.96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