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71章 开创诸夏自古未有之法_霸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71章开创诸夏自古未有之法

  顾雍。

  这个名字就代表了汉末三国文臣最杰出的水平。

  这可是从汉末一直经历到三国,并且担任近二十年宰相的名臣,已经是在三国当中仅次于诸葛孔明的千古名相了。

  由这位千古名相担任区区吴县一地的县令,可谓是以万里之才而治百里之地,完全是游刃有余。

  对这位贤臣,孙策可没有像其他诸侯一样傲物怠士,而是十分器重,请其列席座谈。

  双方入座后,孙策十分爽直,开门见山的说道:“顾县君,我打算在吴县境内设置官营纺织作坊,安置从北方逃亡江南的百姓。纺织作坊要经营,原料是重中之重,我想知道,吴县在册田籍可统计清楚?有多少桑麻葛苎之田?”

  顾雍亦十分干练,回道:“将军,吴县共有南昌、葛阳、小沅、广陵、池阳、马祖、东陵、梁馀、贺塘、夹塘十乡,我已彻查了其中六乡。还剩下的东陵、梁馀、贺塘、夹塘四乡,啬夫等长吏也已经上报了田亩数量,只是县衙廷掾还未复核完成明细。”

  吴县十乡这个规模虽然是个大县,但还是显得开发进度严重不足。只到了东吴时期,吴县就已经从十乡增长到了十三乡。

  乡和亭其实管辖面积差不多,区别是乡是行政单位,亭是治安单位。如果一定要类比的话,乡类似后世的承宣布政使司,而亭则是提刑按察使司。

  所以乡设三老、啬夫和游徼。三老掌教化,啬夫掌诉讼和税收,游徼掌巡查盗贼。

  而亭则设亭长和亭卒,掌治安警卫,捉拿亡人,兼管停留旅客。

  这两个单位职权其实高度重合,一般治安良好的地方,就是乡的权柄重一些。治安较差的地方,就是亭的权柄更重。

  吴县相对于石城县,无疑是更加平宁,远离战乱。

  孙策对顾雍的回答颇为惊喜,果然不愧为千古之名相,仅一句话,就让自己对整个吴县的政治形势以及户籍、田籍情况有了清晰的认知。

  讲道理,孙策之前对如何掌管整个吴县是一筹莫展,如此陌生的新纳之地,如此多的豪强纷争,想要理清形势,简直是一团乱麻,颇有种老虎吞天,无从下口的感觉。

  但随着顾雍将整个吴县拆分成十个乡,每个乡由三老、啬夫和游徼带人去清点户籍、田籍,然后由县衙文吏记录汇总,由督乡事的廷掾去检验复核。最后还有县令去审查账目。

  这还没有结束,县令将上计的材料交到郡里,郡里还有田曹掾专门检查田籍,田曹是一个曹司,里面有大量官吏可能会实地督察各县田亩统计情况。

  按这套流程走一遍,一位豪强想要隐匿田亩,要打通的关系实在是太多了。

  孙策对这个程序仍不满意,说道:“田亩统计关乎税收大计,你可以效仿郡中,在县衙功曹之

  请收藏:https://m.96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