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一章 南北议和?_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往往只能供数万人一年所需。

  不过好在东岸人手头还有大量的清江浦漕粮,这些漕粮分配到登州府的那部分数量也极为庞大,足够支撑这些移民中的绝大部分在登州生活一年以上了,如果再配上本地采买的一些粮食牲畜,差不多也能勉强支应过去了。毕竟,移民们在集体农庄劳作生活,也不是一点产出就没有,不是么?

  集体劳作、集体生活、集体学习,遍布登州府境内的集体农庄似乎一下子恢复了上古时期的遗风,使得本地不多的士绅看了也啧啧称奇。不过,他们也就看看稀奇罢了,作为一个经济活动较为活跃的滨海大府,他们有太多的事情要做了库页岛一化冻,就得组织人手去那里收皮货、山货、海货;另外日本那边也得插一脚进去,这个披着一层皮的山丹贸易如今之规模越来越大,日本东北诸藩都被牵扯了进去,甚至还开始向中部地区蔓延,直让幕府的锁国令成了个笑话;最后,朝鲜、宁波的贸易也不能停下,这里面的利润也极大,而且胜在稳定,风险较低——登州府能存活至今的士绅,都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士绅了,冥顽不灵的只能在家自己干活种地(因为雇佣不到人),脑袋灵清点的开始转型商人,依托在东岸人的庇护下从事跨国、跨地区贸易,特别是随着众多市场的深入挖掘(比如朝鲜、日本甚至一部分荷兰人带来的南洋市场)以及登莱、宁波等地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的收益也水涨船高,并渐渐带动了更多人参与进来,成了一个小小的新阶层。

  ……

  文登县外的一处野茶棚外,韩至美正坐在一张桌子前捻须不语,身后是他四个儿子可昌、可荣、可大、可久。作为宿迁县第一时间投诚的地方大族,韩家(自称是韩愈后人)受到了廖司令的极大优容,不但委了官,还许他们携带绝大部分财产第一时间移民东岸,而且坐的还是比较好的舱位。

  转眼如今已是三月份了,作为家族话事人的韩至美将带着一众老小前往东岸,长子和次子亦将带着家人随之而去,至于已在山东入了职的三子和四子,就只能暂先留在这里了。

  “前日在县中饮宴,曾听人言起北边清国有传言,摄政王多尔衮已然于数月前驾崩,朝中大小事务如今均由顺治亲决。此事——也不知真假如何?若是真,怕是这南北朝之局已成定势啊。老夫虽然辟居乡里,却也知那英亲王阿济格是多尔衮胞弟,向来忠心,这次不吃挂落怕是很难善了的了,而且以鞑子过往的狠劲来看,多半还要丢命。但这个人现在却坐镇襄阳,手握二十多万大军,如何处理却也不是一桩简单的事情,搞不好就要出大事。”韩至美咽了一口粗茶,慢悠悠地说道。

  “爹可是说这清国

  请收藏:https://m.96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