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117章 最有争议的奖项(大章,求月票)_大唐孽子李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银拿着个奖项,还是比较容易让人服气的。

  “那个朱银,从来没有参加过春闱,也没有在明算科中获得另外名次,大唐皇家科技奖算学奖颁发给他,岂不是跟算学奖的定位有所不符?”

  孔颖达的观点显然跟司马才章不大一样。

  在他看来,算学奖就应该颁发给专门搞算学的人,医学奖就应该专门颁发给搞医学的人。

  要不然的话,就乱套了。

  作为孔子的后人,他是最重视规矩,希望大家都在一个规矩之内生活。

  “我曾经在《科学杂志》上面看到过一篇朱银写的关于统计学的论文,听说户部那里已经按照论文的内容开始运用在赋税统计之中了。虽然朱银不是专门搞算学的,但是只要能够真的做出来一些成果,大家还是可以信服的。”

  在讨论具体的问题的时候,国子监内部的等级会变得不那么森严。

  事实上,各个书院之中,在讨论问题的时候,彼此都不大会考虑对方的地位。

  要不然就没有办法讨论了,直接谁的职位最高,谁说的就有道理。

  “等会看看他是怎么发表获奖感言的,我倒是想看看朱银自己认为自己是不是有资格获得算学奖。”

  孔颖达不想跟司马才章在那里争执。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之中,有了神农尝百草,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各种庄稼,有了无数先贤们从各处探索和寻找,才有了多姿多彩的农作物和蔬菜。

  棉花的出现,在汉朝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记录,只是在中原一直没有得到大规模的普及。自从朝廷在朔州开始推广棉花种植以来,大唐百姓们的衣服慢慢的从麻布衣服变成了棉布衣服,冬天可以盖上暖和的棉被。

  棉花的重要性,已经取得了大家的共识,它是一种对大唐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的经济作物。但是,许多人并不知道,棉花的种子其实也是一直在改良,一直在进步。

  有这么一个人,从观狮山书院一毕业之后,就加入到了棉花研究所,离开长安城,远赴朔州,多年都没有再回长安……”

  这年头的颁奖典礼,还不像后世搞得花里胡哨。

  李宽介绍完算学奖的获得者,立马就开始介绍农学奖的获得者。

  到时候全部奖项都公布完毕之后,再由李世民上台给大家颁奖。

  “姚教谕,这农学奖颁发给石明,倒是名至实归啊。这几年,石明挑起了棉花研究所的大梁,不仅要帮助朔州刺史处理一些朔州城内的事务,还需要早出晚归的研究棉花种子的改良。

  我听说他发明了一种方法,可以让棉花的收成上涨一成,如今已经在朔州开始推广。”

  不等李宽公布最终的结果,一些熟悉棉花研究所的人员,就知道农学奖的获得者是石明了。

  作为观狮山书院里头最早开始研究棉花种植的人物,石明在农学院里头的

  请收藏:https://m.96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