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171章 威慑性的谎言_钢铁苏联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至于这很有可能是最终一战的仗该怎么打,马拉申科也早已想好了办法。

  从长春前往沈阳的270公里图上距离实际走起来并不容易。

  尽管确实如马拉申科所预期的那样,一路上基本没遇到多少日军有组织的抵抗。

  本就在长春到沈阳之间未设重兵防守的关东军,眼下就算调集来一些残兵败将补缺也难成气候,在瓦洛沙师的狂暴攻势面前完全就是秋风扫落叶之势被席卷一空。

  被俘的日军战俘交代他们都是先前被红军击溃过一次,有些甚至是被击溃过两次的溃兵逃兵。在撤下来以后被关东军司令部简单收拢重新整编,基本没做啥补充就又给火急火燎地扔上了前线,最终落了个被领袖军平推消灭的下场。

  这些手头缺乏重武器和技术装备,多是以中队、大队规模出击,连整建制的联队都少见的乌合之众,根本就阻挡不了领袖军继续前进的步伐,甚至于对推进速度基本没有影响。

  另一边正在加紧南下赶路的库尔巴洛夫也发来了类似的消息,表示沿途所遇的日军基本一触即溃,或者规模太小难成气候根本不是一合之敌。连让库尔巴洛夫师暂时性停止前进都做不到,就在滚滚钢铁洪流的前进中被碾碎。

  如此这般情况也基本符合马拉申科先前的判断。

  溃败速度太快、大兵团完全来不及后撤重整,连跑路的速度都快不过红军坦克的关东军,眼下已经没了可调之兵。只能干干收拢少量溃兵,再拾掇拾掇随便丢出去这种烂活儿,没啥实际作用。

  这也就进一步导致了越往敌占区纵深腹地走,遇见的日军越烂、越难成气候的现象出现。

  原因无他,能打的日军不是已经被消灭就是正在被消灭,山田乙三那老鬼子现在就算不是光杆司令也快差不多了。

  账面上兵力再多,实际到战场层面无兵可调,除了画画地图上不断萎缩的接触线什么都干不了,那不是光杆司令又是啥呢?

  越想越觉得转折点大抵就是歼灭第二师团那一仗的马拉申科,透过望远镜眺望着已经近在眼前的沈阳城城墙是愈发的感叹,这收拾日本鬼子的难度是真的比之前跟呐粹干仗容易了太多。

  “赶到沈阳城下只用了一天半时间,比之前咱们预期的时间要提早半天,实际换算下来的里程数大约有350公里左右。部队情况尚可,重装备妥善率目前能维持在7成左右,后续部队正在赶来,预计一天之内就能恢复到较完整的师级战斗力。”

  期间各种绕路加越野地势起伏不定,半道上还下了场来得快、去得也快的倾盆大雨,这实际跑下来的350公里里程数在马拉申科看来都算不错了。

  也多亏了东北这地势好,大平原一望无际方便坦克部队可劲儿跑。

  对于一天半时间全机械化行

  请收藏:https://m.96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