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455节 人口问题【第一更】_大唐第一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唐最穷的县官之一。”

  还有一句话,崔君肃没有说。

  因为这个雩县(后世的户县)就是京兆的属县,距离长安太近,近到这县令连收一斤肉的礼都不敢,所以他是最穷的县官。

  礼部尚书王及善又说道:“雩县穷,真正的原因是,这里十年九灾,自武德元年开始,八年报大旱,到今年已经是六年连旱,武德七年的时候,全县颗粒无收。雩县的人口也从一千九百户,逃难到现在的不足八百户了!”

  “周至、终南两县,亦是穷县。只是武德三年划归稷州。”

  “从今天始,两县归京兆!”李二一句话就等于将两县划归李元兴名下:“再加一个,蓝田县也归他了。立即准备文书,趁五郎还在长安的时候,就要让他签押!”

  大唐的公务圣旨,根本就没有什么皇帝诏之类的,倒很象后世的公文。上面有各部门签字,发文单位备案情况,以及宣旨的人是谁谁等等。单张的圣旨,其实就是皇帝的一份手书纸条罢了。

  蓝田有多穷,穷的可怜。

  如果说户县是年年旱,那么蓝田就是今年涝明年旱,可以说是天灾不断。

  这两县不仅是天灾,因为都在秦岭山边,野兽之类的才是庄稼的另一个大害。特别是野猪入田,那是毁灭性的破坏。

  圣旨到天策上将府的时候,李元兴正准备回秦王庄呢。

  一看到圣旨,李元兴愣了。

  “老魏、老杜,你们认为蓝田是穷县。本王听说,那和氏壁就是蓝田玉,蓝田出玉,而且都是上等好玉,穷吗?”李元兴一百个不理解。

  杜如晦与魏征都笑了。

  “成了,反正这圣旨本王先收下了。”看两人笑,必须是有原因。李元兴先是签收了这圣旨,然后说道:“陪本王同车,一起回秦王庄。”

  “臣下不去了,天策上将府还有许多公务要处理。”魏征心说有杜如晦作说明,和自己没什么区别。李元兴听到魏征不去,靠近魏征小声说道:“本王交待秦琼将军那件事情,你有空了去聊一聊。”

  魏征点了点头,作了一个杀头的手势。李元兴说道:“很好,此事不得有误!”

  在回秦王庄的路上,杜如晦说道:“殿下,和氏壁出自葱岭,古昆仑山。也有传闻是出自楚山。名为蓝田玉,却不是京兆这蓝田县,只是一个巧合罢了。臣下以为,出自楚山更可信一些。”

  “杜公继续!”

  李元兴让杜如晦继续讲,藏区甚至往中亚去了,而楚山就是现在武当山东南,江西地界里。原本李元兴一直认为,和氏璧是蓝田玉,应该就出自蓝田。

  “和氏壁是软玉,蓝田也有些许似玉的美石,但却还不是玉,只是石。是硬石。”

  “只是名字有了巧合?”李元兴追问了一句。

  “正是,和氏壁也却有蓝田美玉之称。臣下家中有一汉代古玉,圣上也派人在蓝田去查证过,仅仅是名字上的一种巧合。所以蓝田无玉,仅有些奇石罢了!”杜如晦说的肯定,李元兴也相信杜如晦说的不是假话。

  (注:玉石这段有史可查)(未完待续。

  请收藏:https://m.96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