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六十九章 一个特别要求_重生光影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将毁了这家日本企业。

  真是难得,在神野收购问题上,中日的某些舆论居然神奇地一致起来。

  它们引用各路专家的分析判断,一致认为中日企业文化差异很大,经营管理水平也有巨大差距,苏长青太过冒进,收购日企是胆大妄为的土鳖举动。

  “经营管理一直是中国的弱项,现阶段应该好好学习而不是出风头,苏导演借着国内改革开放的东方发展得不错,但并不表示就有能力搞好神野,最终很可能把这家公司弄得不伦不类、不中不日,不死不活毫无价值。”

  总之这就像乡下土包子娶了个城里的漂亮姑娘,行为本身就是不知天高地厚,就是糟蹋人家。

  对于这种日本优越论调,苏长青不在乎,爱怎么说就怎么说吧。

  其实这类声音即便二十年后仍甚嚣尘上,恐怕得等某几个世代的人都死光了才能消停。

  二十年后日本不但在家电行业节节败退,失去了大量品牌,在消费电子领域甚至自始至终就没培育出像样的品牌,同样是这些人说日本是看不上这些不赚钱的行业主动让出市场的,人家只要掌握最高端最赚钱的配件就行了。

  没想到当零配件供应商这么光荣,看来日本原来走错了路才搞出那么多世界级品牌,现在改邪归正了。

  这当然是典型的蠢话,比如一台手机装配成本一千,日本的原件即便占百分之三十也不过三百元,纯利有一百就不错了,可这台手机零售却可能卖三千,到底谁更赚钱?

  品牌才是生命,如果手机行业爆发革命不再用那些零件了,日本那些配件商就歇菜了,而拥有品牌的手机制造商继续在赚钱。

  这些超越时代的认识对苏长青的发展至关重要,他收购神野就如同国内那些家电企业收购日本的品牌以及市场,无疑是快速崛起的捷径,不能毁于日本某些人的排华情绪。

  在飞机的头等舱里,身边的鹿野千津已经睡了。

  苏长青倾身轻声问另一边的高仓健:“前辈,如果有好的剧本,愿意与神野继续合作吗?”

  稳定神野,最好的安抚手段就是继续出上乘作品,进一步发展壮大。

  苏长青接下去没空为神野执导作品,但可以写剧本,社里还有岛正男等导演,尤其是岛正男,拍《入殓师》时是他的副导演,戛纳金棕榈大奖也有份沾光,完全有能力独立工作。

  另外苏长青也把学弟江河调往神野了,可以共同创作。

  高仓健当然明白继续与神野合作会有舆论压力,但他并不在乎,苏长青助他成为戛纳影帝,知恩也得图报。

  “没问题,只要剧本合适。”

  “那我就着手准备剧本了,新剧中前辈与鹿野小姐继续饰演父女。”

  “看来长青君已经胸有成竹了。”

  的确胸有成竹,苏长青打算抽空把《铁道员》写出来。

  这部电影本来就是高仓健的代表作,苏长青只不过提前几年写出来,等入冬大雪覆盖了北海道,岛正男和江河就可以开拍了。

  这部电影口碑很好,而苏长青之所以关注这部电影,是因为高仓健开拍之前向制片方提出了一个特别要求,在中国的播放版权得属于他,他要将这部电影送给中国。

  当时这个态度遭到一些日媒的批评,苏长青不太明白高仓健为什么非得这么做,但他的对华立场由此可见一斑。

  二十年前中国引进外国电影非常慎重,那么决定引进《追捕》时,是否先考察过高仓健的立场倾向呢,这是个有趣的问题。

  妈妈从小就教苏长青,要和好孩子一起玩,他一直记得很牢,高前辈就是个好孩子。

  飞机在成田机场开始下降,机上广播传来空中小姐甜美的声音:“女士们、先生们,你们好,感谢您选乘日本航空公司……”

  请收藏:https://m.96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