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章 悬崖_朔风飞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关知识:1、车弩:史载车弩为“十二石”强弩,以轴转车(即绞车)张弦开弓,弩臂上有七条矢道,居中的矢道搁一枝巨箭,“长三尺五寸”,“粗五寸”,以铁叶为翎,左右各放三枝略小的箭矢,诸箭一发齐起,“所中城垒无不摧毁,楼橹亦颠坠”(见李筌《太白yīn经》卷四)。

  2、唐时“一丈”约为3米,文中通天崖高约20丈,即近60米,可谓高崖也。

  3、监军边令诚(后来在安史之乱中借潼关之败杀高仙芝),副将李嗣业(左陌刀将),别将段秀实,拨换守捉使贾崇璀,疏勒守捉使赵崇砒,先锋席元庆,番兵营都尉贺娄馀润,中郎将田珍(右陌刀将),中使判官王廷芳,帐下幕僚刘单、岑参,封常清等历史上皆有其人,都为安西名将名士。

  4、安西辖下各小国国情大致如下:唐朝时,西域地区已有许多以城郭为中心的小国,都已进入封建社会。立国在今天山南路的高昌(今吐鲁番)、焉耆、龟兹(今库车)、于田(今和田)、疏勒(今喀什噶尔),是著名的五个地方政权。

  高昌有3郡、5县、22称、户8000、口3770。吐鲁番盆地农业发达,植棉织成“白叠布”。高昌有许多汉人,这里通行汉文。

  焉耆有户4000。临博斯腾湖,有鱼盐及灌溉之梨,农牧业较发达。

  龟兹有5大城、数百小城。百姓以农牧为生,铁冶较著名,所产铁器行销西域。这里佛教流行。

  于田有5大城、数十小城。百姓勤于纺织,并有自己的文字、语言。

  疏勒有大城12,小城数十。农业、纺织、矿业都有发展。

  5、吐蕃在地方上实行军政合一的制度,把全境划分成四个军事行政区,即拉如、叶如、伍如、云如,各区的领兵军官兼任地方行政长官。每区又分上下两部,其下有若干千夫长以统部民。从《旧唐书・吐蕃传下》的记载中,可知吐蕃的地方官也兼采唐制,设节度使、观察使等职,节度使之下设州,州置守将,如维州守将悉怛谋。军事据点设讨击使,如别将尚恐热为落门川讨击使。

  “西凉团校尉李天郎参见大帅!”李天郎在不同场合见过高仙芝四次,由于官衔差别悬殊,每次只是远远的观望,而今天这位名震西域的武威军统帅就站在他面前。

  张达恭闪身让出道来,李天郎这才发现,不知什么时候,一大群文官武将已在他身后站成2排,一个浑身披挂华丽山文铁甲的壮年男子站在他们中间正目不转睛地打量着他。虽然低着头,李天郎也能感觉到他利如刀锋的目光正从头移到他的脚,居然还在他脚上停留了一会,又回到他的手上,“免礼吧,袁德和张都尉都说你是个特别有礼数的人!”高仙芝说话很慢

  请收藏:https://m.96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