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 工业布局_钢铁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里的地址条件变得非常的薄弱,黄土高原在明清以后,是荒凉和落后的代名词。

  杨元钊入主西北,一举的在西北建立了一个比德国的鲁尔更加强大的工业体系之后,开始的注重环境保护,中华的两大母亲河,长江和黄河,长江由于所处地带的关系,温润多雨,即便有少许的环境问题,在水污染还没有爆发的时候,问题不大,多注意一下就好了。可黄河流域不一样了,薄弱的生态,脆弱的生物平衡,整个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如果不加以治理,河南以下的黄河肯定会在悬河的基础上,不断抬高,堵不如疏,哪怕西北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水泥生产能力,为黄河兴建起一连串庞大河堤,可不停升高的河床,还是会让这些做无用功的,必须要加强上游的治理。

  如果换成别的时候,要完成这一切一定很难的,跟德国之间交易,让西北获得了大量劳力,哪怕这些劳力要付钱,却相对比较低廉,抽出一部分适合其他工种的到别处,剩下的,就散布在整个西北的几省,开始了对黄河的综合治理,甚至在黄河转弯之处,挖掘一条运河,这一条运河主要用途不是通航或者水资源利用,他是沉淀泥沙的,数百个500平方公里大型湖泊,分批使用,每年可以沉积黄河30%左右的泥沙,加上上游的水土保持,会让黄河的泥沙携带量大大的降低,甚至达到某种平衡,这才是治理黄河的治标方法。

  黄河的治理早已经推行了,可惜却不是目前中国最大的工程的,环境治理在任何时候,都不是发展最快的方法,中国成立之后,如何把曾经中华民族最精华的地区,合理的发展,才是新一届的中国政府,需要做的,从北洋手中得到的北京,河北,山东,河南,安徽,东北,从革命党手中得到的江苏,浙江,湖南湖北,广东。这些中华民族最精华的平原地区,向西北敞开了怀抱,仿佛是一张白纸,可以书写最完美的工业画卷。

  杨元钊来到包头,一手推动了包头的崛起,借助着包头和西北,提前进行产业布局,以密集的工业,吸纳足够多的产业工人,这不能说不对,整体的布局比较的单一和薄弱,后面依托着铁路网络,兴建的那些新城,起到了良好的分流作用,但是这个分流,只是一个很无不足道的一小部分,一个枢纽只有一个城市,还在革命党和北洋的夹缝之中,不能大刀阔斧的进行。

  现在,中国已经完成了统一,依托着统一的中国,开始了大规模的兴建。在工业部布局之中,最先投入的,也是投入最多的,是沿长江产业区域工业带,这个也是后世中国最大工业带,只不过因为长江大桥的阻拦,只能够通行普通的江船,而这一点在这个时代,被改变了。

  请收藏:https://m.96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