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三百八十四章 强大心脏_钢铁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国运输机领域的常青树,从A型开始,一直延伸到了H型,27年的时间,经过了9次定型改制,性能也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至于采购架数,比不上单发动机的动辄数万,却也达到了3700架的庞大数字,成为了中国远程运输领域的一个常青树。

  飞机的核心,在于动力,在于发动机,杨元钊在百忙的时间之中,抽出了15天的时间,解决了发动机的问题,并且为下一阶段的发动机研究,构筑了框架,以他在动力领域的底蕴和知识掌握的程度的,从6200马力到8700马力,几乎没有什么阻碍,对于实验室的人员来说,只要按照着杨元钊的时间点,逐步的去努力,更换设计理念,增加金属的强度和耐热性,8700马力几乎没有什么问题,到时候,C1916大型战略运输机,才能够拥有一个稳定的,值得信任的核心,让总体的运输能力超过70吨,真正达到可以运输两辆中型坦克和大量装甲车,乃至人员的作用,中国的部队,将会拥有真正的远程投射能力。

  涡轮螺旋桨,是未来世界上,大型远程客机实用的核心技术,不但适用性广泛,在绝大多数的机场条件下,都可以保证起飞和降落,适用性比起喷气式来说,要好很多,而且他最大的好处就是省油,不但适合民航的使用,航程也是冠绝所有飞机。

  这是他最大的优点,可惜生不逢时,他出现的时候,活塞式,螺旋桨式的发动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第二代,甚至是第三代喷气式战斗机,已经成为了主流,为了追上主力战机的速度,大型运输机也是依托着喷气式开发的,只有民航之中,才会使用这样的发动机。

  但是现在,这个时代,甚至连螺旋桨飞机的巅峰都没有达到,中国却率先的进入到了涡轮螺旋桨发动机的领域,关于他的研究不断的深入,不但提高了进入的门槛,涡轮螺旋桨使用的金属性能,甚至会超过早期的喷气式战机,金属的耐热性,韧度,抗疲劳等诸多领域,都是一个巨大的门槛,也就是杨元钊拥有一体机这么一个大杀器,否则的话,即便杨元钊是个穿越者,甚至在发动机之中是大拿,熟知各种发动机的基本构造,也别想进入这个领域。

  就跟后世一样,中国在发动机的设计,甚至是原理上,已经追上了世界先进水平,可偏偏中国无法生产出来一个可靠,使用时间长的发动机,原因就在于原材料和加工工艺上面,没有一个出色,符合发动机要求的合金,没有一个强大的,足以加工任何金属的精密加工中心,中国发动机的路,还有一个比较长的路要走。

  可在20世纪初,这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中国比世界上其他国家,在机床程度上,领先了一代的

  请收藏:https://m.96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