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 开工兴建_钢铁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行了讨论,讨论的重点分成了几个方面,第一施工的难度,施工难度代表着修建的速度,东南亚地处热带,台风和雨季的影响,是必须要考虑的,卡拉地区,最高的山脉才70多米的海拔,可是如果在山上开凿的话,就目前的技术水准,哪怕是最近的,也会拖慢选择,反倒是其他的几个地方,有天然的可以借助的东西,甚至是进行爆破辅助,后者将会极大的加快运河建造的速度。

  时间很紧,这不同于其他的工程,对于完工的时间限制不大,正因为杨元钊考虑到了1918年的大流感,战争结束的脚步也在加快,越早的贯通运河,就可以越早的创造价值的,时间性是第一个需要认真的考虑的,接下来就是运输量的问题,基尔运河的先例在前,中国不可能如同德国那样做出无用功,那么保证在20年,甚至是30年之内,不会扩充,成为了关键。

  这两者同样重要,可是在选择上面,就有了一个先后的顺序,来的专家足够多,在落实了基础的数据,最终确立了之后,专家们的倾向性上面,比较倾向用3期工程完工,铁路和公路都有双线和复线,运河怎么不可以,先贯通一个庞大的单线,可以对万吨级的商船作为复线来用的,目前足够使用了,然后将下来,继续贯通第二期的工程,而不是在这个运河上面做调整,这样一条可以对向通行的运河,就变成了一个单线,只要深度足够的前提下,通行更大规模的商船都没有问题,毕竟商船吨位扩张一倍,并不代表着所有的数据都扩张一倍,这既节约了时间,又达到了效果,在非航道上面大规模的扩建工程,不会影响到航道的运行,这中间的,运河的通行能力,会逐级的放大。

  这样的结果只有一个的,保证了两个极为苛刻的条件,却会让运河的造价提升,第一期的工程造价就高达亿,第二期亿,因为将工程量最大,而第三期的工程更是高达亿,这还没有考虑到未来通货膨胀带来的压力。不过三期完成之后,这个运河的通行能力会高达20亿,基本上满足了现在和未来的全部需求,是比较合适的方案。

  当这个计划放在了王荣民那里的时候,王荣民是非常满意,这个计划,在最初贯通的运河,就比他之前计划的要大,可以说保持船只密集的情况之下,每年通行能力会达到5万艘万吨以上的商船,未来,当二期和三期工程贯通之后的,这个通行能力会扩张到20万艘以上。

  即便是放在100年之后,一条运河也不可能在一年时间之中通行20万艘,原则上,一二期工程之后,三期工程就会看情况开通,甚至在一定的程度上面的,第三期会延缓,转而针对一期二期进行扩张,这都是可行的,具体

  请收藏:https://m.96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