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五百九十八章 一流为主导_钢铁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常的快,但是即便如此,也不是每一所大学都能够进入到一流的领域之中的,在这个时代,中国推定的方法是全面的科研,可是一些天才的科学家和教育家,依然有一定的优势的,特别是西北统一全国之后,全国的大学都在拨款的范围之中,并不以西北和其他地方为分别,甚至为了扶植这些学校,投入有所倾斜。

  对于非西北大学支持的推行,是在1911年之后的事情,前期在西北建设的很多,他们最终冒出来的,成为一流的不多,也就是一些有底蕴的学校,比如,北大,清华这两所后世鼎鼎大名的学校,最终西北拨款和自身的努力之下,跻身了一流行列,其他的南开,复旦,同济等少数学校也是如此,在全国范围之中,能够在3000多所大学之中脱颖而出的不多,12所在包头,27所在西北,真正西北之外的,只有9所,这也可以看出资金的倾斜对于一个学校实力的提升的重要性。

  一流的大学,每家可以享受10亿元的拨款,这些不是教育经费,教育经费走的是另外一条路子,这是专供科研,在基金会的时代,杨元钊不会去管这笔钱具体投到了那里,但是会有专门的资金监管,以保证这笔资金不被挪用,36所大学就是360亿,这是一笔让中国之外的所有人都震惊的财富,按照目前中华元跟美元之间的比价是2:1来说,这相当于180亿美元,几乎相当于美国参战之前,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半。

  美国在1913年,也不过是350亿美元的总值,这已经相当的可怕了,如果按照黄金的比价来算的话的,这个时代20美元一盎司黄金,而后世高达一千多美元一盎司黄金的,单纯黄金的比价,350亿美元相当于的万亿美元,这绝对不能算是小数字。

  就是说,德国费尽心思,弄走了巴库,输出了近亿的人口,再加上教育产业化等诸多方面加在一起,总体的收入刚刚过了120亿,还只是这一笔投入的三分之二左右,可能整个世界上,也没有那个国家,会在科技上面,投入怎么多的资金了。

  第一流的大学总共有36所,享受10亿的投资,剩下二流三流大学,享受剩余的投资,这样的投入规模非常的不均衡,一流学校,在整个大学之中,只占据的1%左右,即便加上学生总数,也不会超过7%,却享受到了的接近70%的资金,可是剩余的3000多所大学,才瓜分剩余不到30%的资金,这样的倾斜度大的有些太多了。

  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因为所有的拨款不看人情,不看人头,只看科研能力的,只有完成了足够多的课题,这样才能够让评分的提升。在刚刚出现大学评比的时候,差距还不大,可是在第一次评

  请收藏:https://m.96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