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百六十四章 喜获丰收_钢铁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完成的多了,甚至接二连三的,大家都集中在这个时间段完成的,半天的时间一亩地,这基本上就是最熟练的一批工人的效率。

  好事者依然很多,大家都想要看看,这个平均的亩产量是多少,不辞辛苦,一次次的称量。后面的稍稍不精准了起来,毕竟不是一小袋一小袋的称量,大包大包的压上,用最快的速度算出总数。

  饶是这样最低的,没有低于275斤的,高的也没有高于310斤的,总之,棉花的产量相对有些集中,波动的复读不大。当测试了不同地方,最少是100亩以上的产量之后,哪怕是最好事的人,也都不多说了。任谁都可以看出来,这个包头棉花的丰收,已经是板上钉钉的。哪怕平均不到300斤,也相差无几。几乎是普通棉田4亩,甚至是更高的产量。这样的经济作物,真的是种得,虽然不知道出棉率是多少,可按照往常的2成来估算的话,快60斤的皮棉,最少也是快20块钱,这可是实打实的银元啊,一亩地持续这么的产出,几年的时间,就可以买到一亩田了,这个利润也太高了。

  小地主们激动不已,如果不是跟刘澍杨元钊不熟,他们甚至就要向前,跟包垦公司签署协议了,哪怕一年就种一季的棉花,抛出了各种费用,哪怕扣掉给包垦公司的50%,他们一亩地也有10元以上的收入,这对于动辄几百亩,甚至成千上万亩的地主来说,这笔钱,绝对不少,地主不缺吃不缺喝,却恰恰缺钱,棉花是经济作物,眼下来看是最赚钱的。

  杨悦依然在忙碌着,他仔细的记录每一个数jù,即便是采摘完毕的,也不例外,从精心挑选出来的标本之中,寻找方向。他关注的不是棉花产量本身,更加关注棉株的一些变化,这也是他新的课题之一,此时的他,已经从杨元钊的提点之中,走出了另外一条路,不再从棉花本身的变化上找问题,反倒是更关注植株在肥水条件下的变化。肥料到底会对植株的变化起到多少的推动作用,对于遗传学,或者植株本身的进化,会不由有帮助,这些都是杨悦研究的方向。

  也就是在这一刻,杨悦觉得,少了帮手,此时,整个包头,也就是一些人员,可以对他产生一些帮助的作用,剩下的,就是记录数jù了,好在杨悦不太着急,接下来的他的几位同学就要过来了,按照之前说法,此时,应该已经到达上海,甚至是顺着长江,一路的西进,估计快到武汉了吧。

  当年同宿舍,水平近似,且共同师从于同一个教授的约翰,也在赶来的途中,不知道他过的怎么样,似乎哈比说过,他过的不是很好,说实在的,杨悦也发现,自己一年多以来,在各方面的进展非常的大,约翰来了说不定会为他的

  请收藏:https://m.96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