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一十三章 出大事了_钢铁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dà的事件,都跟这个帝国有着直接的关系。

  按照马克思的说法,这样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可是谁又知道,却是可以缓解的,生产力不断的提高,每一个工人的劳动强度在降低,可是产生的价值在提升,虽然剥削的剩余价值在增长,工人们的收入,却是实打实的提高,这就是一种缓解的方法,也是后世二战之后,解决劳资关系的一个重要方法,工人跟资本家之间的矛盾日以减缓,当一个人一天纺纱一点点,根据这个的几分之一开工资,疯狂的压榨剩余价值,跟纺纱一包甚至以上,按照这个的十分之一,甚至是百分之一来开工资,这个工资幅度都完全不一样的,这样的比例,对于工人而言,是实打实的待遇的提升。

  就拿目前的棉纺织厂而言,每个工人每天制zuò2包左右的棉纱,400磅的棉布,成本不会超过130元,可棉纱,一般就在160-180之间,等于说每个工人身上,每天可以赚到30-50元,一些高支细纱赚到的就更多了,这种情况下,拿出十五分之一,甚至是三十分之一,给工人们开工资,对资本家来说,也是可以接受的。

  反倒是世界上其他的工厂,单锭在三分之一包,甚至是二分之一包,哪怕把工人们的工资,压榨到极点,都降低到5美元,甚至更低的程dù,每个工人的身上,都未必能够赚到10元钱,这个剩余价值的比例压榨到三十分之一的话,工人们几乎没有多少工资了,甚至活不下去。

  来到这个时代,杨元钊未必能够改变这个时代,却可以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之下,提升生产力,让工人的生活过的更好,同时也兼顾了投资者的利益,投资是要产生收益了,总是不计成本的投入和慈善,工业没办法完成积累,工厂也发展不下去。

  经过了半年多的发展,包头变了一个模样,从一个边贸交易的小镇,变成了一个工业的重镇,各种产品的产出,让这里完全变了一个模样,这时候,包括侯金盛这样的地主,都体味到修路的好处了,以往,包头没有那么大的运输能力,也没有那么大的产出,每年一两百个商队,就能够把包头的一些产品运进运出,现在,多了几个大型工厂,生产的产品数量巨大,运输就成为一个瓶颈,八九月份的时候,从国外而来的机qì设备,丢在太原好几个月,而且有越积越多的趋势,一直到包头到太原的公路修通之后,才快速的运输进来。

  最直观的例子就是四轮马车,往常两轮可以拉600公斤左右,四轮最少就是2吨,速度上,两轮大概是10公里左右,四轮40公里快捷的速度和三倍的运力,叠加在一起,就是12倍,12倍运力的提升,一下子,让包头和太原之间,

  请收藏:https://m.96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