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百六十章 无线电调度_钢铁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些不满,让米哈伊继续的压缩,米哈伊却有些为难,因为包头的铁路速度较快,这样余量较少,再加上各方面的磨合和经验不足,暂时只能够达到这个程dù,如果当熟悉度更高,包头可以达到30分钟甚至是25分钟,这样达到并且超过美国的密集程dù,这个时间上来说,最起码需要2-3年的时间。

  2-3年的时间,杨元钊有些等不起,再详细询问了为什么必须要有这么大的间隔之后,杨元钊果断的把无线电也正式的进入到了铁路调度之中,杨元钊是从后世而来的,没吃过猪肉,总也见过猪跑吧,虽然对于信号,铁路运行图等一系列的知识不太了解,却不耽误他把所知道的,都告sù米哈伊。

  米哈伊在听说,包头有可以安放在火车上面的无线电收发装置,甚至这个装置还可以通guò基站等传递,比较明确的知道位置,最起码知道一个区间,这个区间是25公里,这已经足以启发他了,列车调度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确定自己是否在合适的区间之中,如果,全部的列车都稳dìng的,如同一个机qì一般运转的话,列车完全可以一列接着一列的布置,从这个方面说,一条铁路的运输量是一个很惊人的程dù。

  可是事实上是不可能的,火车越多,事件越多,就越不可能这样运行,必须保证一个稳dìng的空间,保证列车都处于安全的区间,这个需要调度员来判断,往常,只能够通guò车站,对过站列车进行记录,然后发布过来,存zài一个时效性,所以尽可能的扩大安全距离,40分钟一班,也是如此,只有熟悉和运转,所有人把中间耽误的时间都给挤压出来,这样才能够减少。

  现在,火车上都有无线电可以跟总部进行联络了,那么实际上这个时间已经挤压到一个极限了,至于火车要如何知道自己位置的问题,这很容易解决,在特别的路段,设立不同的标示,一个高大的电线杆子上面,会有不同的喷涂,使用的是反光材料,这些可以每隔50米或者100米布置一个,让司机可以借助着火车的灯光,清晰的看到这些标志,然后火车上面有电报员,随时随地的把这些数jù发送到指挥部,指挥部就可以实时的来监控这些列车的实际运行情况了。

  这样,有了这个实际距离的对比,总部的调度室根据实际,很明确找到合适的位置,然后进行实际的调度,让列车之间的距离,尽可能的小。

  杨元钊听到以后,这不就是后世曾经看到的列车实际系统么,如果加上电脑大屏和雷达感知,不就是后世的铁路运行图么,当然了,这个跟真正的铁路运行图比起来,不知道差了多少,毕竟后世的铁路运行图,一定程dù上,是各种技术装备和技术能力的整合,他包括了电子计算机,摇杆,卫星和激光定位等诸多的东西,现在,一qiē都不方便,最少这样一来,总部需要计算的数jù就相对于之前,多了许多了,甚至总部还需要专门的准备一批人,用来计算实际距离跟安全距离,这多多少少会耽误一定的时间,不过米哈伊也说了,有这个无线电,他甚至在还不太熟悉的情况之下,把列车之间的时间间隔,从现在的40分钟,减少到25分钟,足足向前跨越了一大步,甚至超越了现在美国太平洋铁路公司的列车间隔。R1152

  请收藏:https://m.96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