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一十七章 秘密揭开_钢铁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三杰决定留下来,杨元钊也按照他们的兴趣,给出了不同的任命,基本上按照之前他所说的,蔡锷和张孝淮负责加强团的筹建,这个筹建工作当天就开始进行了。

  首先给蔡锷等人调来了接近60个参谋,包头普及了参谋制度,参谋也就成为了整个部队之中,最为富裕的人员,在底层军官,甚至称参谋为快车道,进入到了参谋之中,总能够捞到升级的机会的。

  60个从基层走来,最少当过排一级基层军官,又在最少是团,甚至是师的参谋部之中任职,各方面的素zhì已经有成为军官的潜质的军官,对于蔡锷是一个极大的支持,他也就是在跟这些参谋军官接触了之后,基本上,确定了6个营之中的5个主官,还有一些基本的连排配置,把加强团的骨架给拉了起来。

  军官解决了大半之后,接下来,驾驶人员,基层士官,甚至是炮手,源源不断的人员前来,10万人,而且是经过了严格训练的,从中间挑选几千人,简直是不在话下,5000人几乎汇聚了一大半,剩下的,只是一些战士,通guò招兵,很容易解决。

  人员好解决,装备果然如之前担忧的那样,是个大问题,短时间之中,杨元钊不可能拿出完善的,真正的机械化摩步团的装备,那需要继续的投入和研究。

  最基础的汽车,有些初级的装甲车(汽车外面焊一个铁皮盒子),还有没有炮的坦克,这些是可以拿出来,驾驶首先在汽车和装甲车上面进行,至于炮兵训练,包头不缺少各项火炮,先用75毫米的火炮代替,完成基本的技术的训练,一边训练,一边等待装备。

  真正的整合的,可以装备到部队的装备,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够拿出成品。蔡锷也不着急,仅仅是现在这样的,已经足够精锐了,他亲自的感受了装甲车和坦克,特别是后者,正面的装甲,可以抵御75毫米的榴弹炮的攻击,60公里每小时的极限速度,30公里的平常速度,这个让这个坦克拥有极佳的机动性。对于地形的要求要求不高,全履带的底盘,可以通行不超过50度的山坡和一些凹凸不平的地方,让他几乎适合于整个中国的大部分地形。

  这些已经足够了,一直拥有着日行千里的潜力,又有相当强悍的防护能力,75炮已经是终极杀器的中国,大部分还是把机关枪称之为机关炮的中国,坦克的出现,足以改变战场的格局,最少在蔡锷这里,没有想出有什么东西能够对付坦克,大口径火炮的集群覆盖,这对于中国而言,只是一个传说之中的东西,不可能出现的。

  相对于蔡锷,张孝淮更加的清晰的感觉到,包头的目标,似乎从来都没有指向中国军队,比北洋军强一点点,几乎可以对付整个中国的

  请收藏:https://m.96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