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七十八章 船厂到手_钢铁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更远,另外一方面,何尝不是让西北拥有了在中东的一个楔子,现在似乎一qiē都很轻松,但是将来呢?

  如果没有强大的海军作为支撑,这个楔子,根本就没有任何作用,到一战结束,列强们恢fù了实力的情况之下,到时候,德国失败的可能性很大,退一万步来说,德国胜利了,拥有着欧洲之王身份的德国,肯定会把视线投到这个方向的,海军薄弱,甚至是根本就没有海军的国根本就保不住这个花费了巨资的港口的,只靠陆军,没有补给,没有增员,除了造成对方的损失,一qiē都得不到。

  没有攻不破的要塞,哪怕是英国经营了多年的直布罗陀和新加坡,也有被攻破的记录,更何况巴士拉这个刚刚建成的港口。巴士拉在的西北人的计划之中,是一个庞大的海港,还是一个军港,可是军港没有战舰根本没用,本来,杨元钊还准备过几年,特别是一战爆发的时候,通guò跟德国交涉,用物资和金钱双重的方法得到青岛,在继承了青岛的德国船坞之后,在发展海军,可是更好的机会摆在眼前,他甚至有插手的江南造船厂的机会。

  江南船坞有些复杂,夹杂了众多的家族和南北两大势力,可是杨元钊看重的不是船坞本身,是其中的技术工人,这些精于造船的工人,可以说,是最大财富。

  能够入股,占据7成的股份的话,那是最好的,即便拿不到,借助着贷款和注资,也可以获得相当的话语权,到时候,把一部分熟练工人和工程师弄过来,另起炉灶,在隐蔽的位置建立一个新厂,说不定能够在生产货轮的同时,生产军舰,至于合作的另外一方,早就决定了德国。

  德国恐怕是一战之前,唯一一个生产能力不足国家,如果德国的船坞足够的话,说不定,北海的战略形态就会发生改变,而只要是有船坞,很自然的就能够得到德国的支持,到时候,借助着德国,用最短的时间,训练中国的军事造船业,这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轻轻的敲着桌子,整理自己的思路,这不但是西北走向海洋的基础,也是西北插足到更广阔领域的基础,绝对不能错过了它。

  杨元钊这边打定主意,想要入股江南造船厂,坐着汽船回上海的聂云台则是如同在梦中,来到天津,只用了几天的时间就签订了订单,万吨的特种钢,足够江南造船厂一年的生产,还听说3000万的贷款可能会下来,甚至杨元钊要用2亿来入股。

  一连串的好消息,让聂云台有些眩晕的感觉,他第一次发现,离开恒丰来到江南造船厂,是何等正确的选择,恒丰厂才值多少钱,哪怕是几次扩张之后,现在也不过150万左右的盘子,可是江南造船厂,可是4000万的盘子。杨元钊入股

  请收藏:https://m.96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