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一十七章 基尔运河_钢铁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镇,杨元钊也从来没有保守秘密,关于施工的动向,一直都跟德国方面,有着良好的交流,侍从官很快就从大量的档案之中,找到了最新的,刚刚在上个月送来的,巴格达铁路和巴士拉港的进度。

  薄薄的,只有二十多页的资料,威廉二世却看的很入神,几乎每一页都看了半天,一边看,一边计算,最终,得到的结果是让他震惊的,威廉二世从作为皇储开始,就积极的参加到各种社会实践之中,后来成为皇帝,也不是双耳不闻窗边事的,这么多年以来,对于民生等方面也算是比较了解,把巴格达铁路交给西北,一方面是因为西北垫资了,可是另外何尝不是西北比较的专业,也有兴建铁路的经验,可能会把原来七八年才能够贯通的铁路,用两三年的时间完成。

  这样的速度,在威廉二世看来,已经很快了,资料上面的数jù更加激进,西北的速度,比他之前预想的,还要快的多,1年不到的时间,基本上已经把巴格达铁路的主线,还有向着巴士拉眼神的这一段,修建的七七八八了,最多2个月,就可以通车了。这个效率,比之前德国人计算过的,8年的时间,最少快了8倍,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西北拥有如此庞大的效率。

  翻到了最后一页,威廉二世也没有什么收获,巴格达铁路,巴士拉港,从两个方面证明了一件事情,那就是西北大型基建工程建设的速度和效率,远比他想象的还要强悍的多,如果能够借助西北的力量,德国岂不是可以在大型基础建设上面,节约大量的劳力。

  德国的扩军在秘密的进行,军费开支和关于军事上面的订单也分了下去,军队征兵跟工人之间,形成了一点点的矛盾,是留下足够多的工人,进行生产,还是招募足够多的兵员,德国总人口不过是6600万人左右,就人口密度来说算大的,重要的城市人口,也达到了1400多万,这是征兵和工人的重点。

  参谋部也对协约国和同盟国一战,进行了大量的军事推演,德国需要招募300-400万的军人,才能够挡住英法和俄罗斯联合的进攻,这样必然会在用工上面出现用工荒,还有穆默拿到的西北的铁路计划,3线并立,两条客运线和一条货运线,在平时的时候,可以加快客运的效率和密度,战时的时候,可以迅速的转换成战略线路,对于两线作战的德国而言,国内的军事调动能力,决定着他能否两线作战,两面调集的关键。

  继一个多月之前,威廉二世再一次的招募了包括首相在内的诸多大臣,讨论的又是西北,西北这个熟悉的名词,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了德国皇宫的奏对之中,在另外一方面,也让这些官员开始更加深入的到远东这个庞大古老帝国的未

  请收藏:https://m.96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