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三十九章 这是我的宝钞!_大明优秀青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都忙完了再跟他算账,现在也算是无意中帮了你一个大忙,暂时就不管他。”

  朱瞻基却忍不住有些肉痛的道:“钱!那都是钱!”

  杨少峰却呵呵笑了一声,说道:“钱能解决的问题,那还是问题?”

  永乐年间的大明百姓,跟螨清治下的那些忙着种烟的奴隶很不一样——他们对于占官府和皇家的便宜,没有一丁点儿的心理负担,而且不担心会被秋后算账,这是从朱重八时期就被惯下来的毛病。

  就像这次拆迁旧城一样,杨少峰定下的规矩是每户补偿拆迁款一百五十贯,所以百姓就把主意打到了这个每户上面。

  顺天府的百姓和其他地方的百姓往往都是一大家子在一个户籍册子上,算做一户人家,简单点儿说就是不分家。

  不分家,在征发徭役和缴纳赋税这些事情上面是占便宜的,比如有六七个儿子的人家,往往只有老大有个正式的名字,剩下的都叫小二,这样儿就不用交多出来的人头税了,徭役也只需要承担一户的。

  现在杨少峰规定的补偿款是按照户籍册子来发放,这就让顺天府的百姓找到了一个发财的路子。

  分家,一家二三十口的大家分成三五口的小家,能领到的补偿款不就多了好几倍?等到新城建完了再用补偿款买下一座小院子,自己家不就多了好几套院子?里外里不就是自己家占了大便宜?

  这种歪门主意是谁想到的,杨少峰不知道,也懒得去知道。

  因为从某些方面来讲,这个歪主意是给杨少峰帮了大忙的。

  最简单的一个问题,古代皇权为什么下不了乡?为什么有几朝勉强下乡了,皇权王法却很难斗得过宗法?

  因为古代的宗法是以一家一姓为主体,族里面出一个读书人或者出一个官员,往往是整个大家族都跟着受益。

  这也是为什么会有株连之制的存在。

  可是现在呢,百姓却为了能让自己家多得到一些补偿款,主动把以前官府不敢下手的家族给拆分成了无数个小家庭——宗法?等那些小家庭享受到了单门独户的好处之后,谁还愿意去管什么宗法不宗法?

  所以杨少峰才任凭这些百姓们分家之后来占便宜。

  ……

  陈二,一个普普通通的顺天府百姓,因为自己在族里这一辈人之中行二,所以起名叫做陈二,实际上却是自己家的长子。

  最近这几天,陈二已经眼看着宗长发了好几次的火。

  因为官府已经明令规定,所有的拆迁补偿款,只能由户籍册子上的户主去领取,宗长去了衙门,人家根本就不理会。

  那可是足足一百五十贯,如果让宗长过一遍手,最后能不能剩下一百贯都不好说,如今却就这么到了自己的手里?

  直到从顺天府出来,陈二依旧有些难以相信,足足一百五十贯的宝钞,就这么到了自己的手

  请收藏:https://m.96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