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四十五章 还是得修路_大明优秀青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还以为是你辜负了唐赛儿呢。”

  杨少峰沉默了一会儿才开口道:“总得有些底线吧。我对大明的百姓用这种手段,于心不忍。”

  “别忍不忍的。”朱瞻基指着自己手里的卷宗道:“即墨的问题很多啊。

  看这个叫王桃的,输了田地房屋,卖了老婆女儿,手筋脚筋各被人挑断一根,现在不说是废人,其实也差不多了。

  我刚才看了卷宗,即墨像他一样的人还有很多,卖儿卖女的不在少数。”

  “赌狗不算人。”

  杨少峰先给定了个调子,然后才眯着眼睛道:“大明自太祖高皇帝起便禁赌,这即墨的赌坊能开到现在,估计背后也是有人的。

  先让吴明他们把赌坊给封了,所有人都拿回大牢里面关着,让你的人接手看管,原本的那些衙役也未必能靠得住。”

  “嗯,”朱瞻基又指着卷宗道:“还有这个,刘三,欠了王老爷家里租子还不起,一家人都服毒自尽了,而王老爷又趁势收回了刘三佃租的土地,转租给了其他佃户。”

  “现在这姓王的不也没了?”杨少峰道:“先整理这些命案,等到命案都了了之后再处理其他的案子。”

  然而随着看的卷宗越来越多,杨少峰的脑袋也越来越疼。

  大明不是科技发达的后世,百姓只能豁出命去争抢那有限的资源,比如为了在大旱的时候争夺水源,械斗之类的破事儿也就层出不穷,所以才有了穷山恶水出刁民的说法。

  就像是白莲教一样,为什么白莲教能在山东盛行起来?

  除了唐赛儿会一些所谓的法术能够糊弄人心之外,更多的还是因为百姓太穷,再加上官府的不作为,百姓也只能将希望寄托在虚无缥缈的神佛身上。

  归根结底,还是穷字给闹的。

  过了半晌之后,朱瞻基忽然开口道:“其实,我感觉也没多难?

  你看啊,即墨并不算大,你在杨家庄子的那一套照搬过来,差不多也就是几年的时间?”

  杨少峰一脸懵逼的瞧着朱瞻基,眼神就像是在看二傻子一般:“杨家庄子才多少人?即墨的人有多少?因地制宜这个词你不懂?

  生搬硬套的后果就是让百姓原本就不富裕的生活变得雪上加霜,到时候人人都是白莲教徒,你就等着被皇爷爷挂城门楼子上风干吧!”

  “是挂你,不是挂我,”朱瞻基认真的反驳道:“再说了,我的意思是照搬杨家庄子的模式,又不是完全照搬过来。

  比如这路,你是不是得修?比如这河渠,你是不是也得修?田里养鱼的法子能在杨家庄子用,怎么就不能在即墨用?”

  “杨家庄子没干旱!”杨少峰毫不客气的反驳道:“即墨可不像顺天府这几年一样风调雨顺,反而不是旱就是涝,你在田里养鱼,要么等着收鱼干,要么等着庄稼都被淹死吧!”

  心里越想越烦,杨

  请收藏:https://m.96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