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861章 燕云节度使_唐朝好地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下形势。

  不外乎就是唐朝现在一统中原,这早晚会成为大患。若等将来他们更强大了,他们肯定是要去高句丽找回当年隋朝丢的场子的。

  与其坐等他们上马,还不如趁现在他们还没起来之前,联手灭了唐朝。统叶护甚至给了一个很有诱惑力的条件,若灭唐,大唐北方他们平分,河北河南归高句丽,河东关中归突厥。

  当然,这个条件,其实高句丽人并不相信,或者说根本不在意。

  他们主要还是觉得突厥人那番唐早晚会找他们报仇的话很有道理,当统叶护承诺,他们会与高句丽同时出兵南下时,高句丽人决定出兵河北。

  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据说这是唐朝的那位军神说过的话,高句丽人听了之后极为尊奉。

  于是乎,趁着辽西的沼泽还没有解冻,北方的河流还没解冻泛滥的时候,高句丽人兵了。

  兵不多,五万。

  但高句丽人兵的时机选的很好,他们悄悄在辽西集结。

  等到统叶护命令漠南的欲谷设出兵南下,越过了阴山,吸引了唐军注意,等唐军调兵往大同关、军都关方向防御增援的时候,高句丽人才突然出动。

  现在,欲谷设带着五万突厥兵越过阴山,进入代北,围攻大同关。而高句丽五万人,也在攻打渝关。

  渝关,就是后世的山海关。

  但这个时候,这座关城还没有天下第一关的名头。

  关城也没有修的那么雄伟坚险,甚至并不在后世山海关的那们位置,而是还在更西面。

  因为大唐之前主要防御突厥,因此重点修建的关城都是在北方一线,这东面的渝关,还只是在修建加固的计划之中。

  太原有前军大都督李绩,幽州有右军大都督尉迟恭,河套朔方那一边,则有左军大都督秦琼。

  有这三位大将在,十万突厥高句丽联军,应当能挡的住。

  长叹一口气。

  高句丽人终于还是来犯了,大唐的外敌又增加了一个。此时突厥与高句丽联起手来,北方防御形势更严峻了。

  这个时候,朝中若是再乱起来,只怕要失控。

  也许,这个时候应当先调整一下。

  李世民捏着自己的下巴,苦思。

  突然,他灵光一闪,也许他应当下道旨,调李前往河北,统领北方的防御战事。

  如此一来,李暂时离开朝堂,这股暴风雨也许就能避开了。

  “叫中书舍人过来,草诏。”

  次日早朝。

  御史们已经跃跃欲试,他们已经准备好了,今天早朝上,要一起难,集体弹劾李。

  皇帝上朝,百官山呼万岁。

  “众受卿平身。”

  李世民坐在御坐上,伸手虚扶,让百官平身。

  一名御史刚要出列,准备弹劾。

  这时,一名内侍捧着一道诏书出来。

  “大唐皇帝诏!”

  毫无征兆,出人预料的,皇帝下诏授李为燕云节度使,让他出镇北方,节制河东、河北两道兵马,防御突厥与高句丽的进犯,同时让他统领两道地方。

  一道诏令,李这位尚书令便领兵外出,去河北了。

  这下,让那些本来准备要弹劾李的人,都愣住了。李都挂帅出征了,这个时候弹劾他,似乎不太合适了。

  “有事上奏,无事退朝!”

  内侍拖着尖细的嗓音喊道。

  御史们你看我,我看你,最后愣是没有人在这个时候站出来弹劾李。这个时候,确实不是弹劾的时机了。

  而且李这个时候出镇北方,也似乎太巧合了一些。

  再有一个,他们也在想,李这一走,是不是他那些变法改革的新政,就停了?

  突然的调令,让他们摸不清头脑。

  等到上面传来一声退朝的声音时,今天的早朝已经结束了。

  请收藏:https://m.96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