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四十二章 圣君之名,先南后北_我来此界开神道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选择了死路,六万大军在巢湖水道被伏,泥泞的沼泽地难以快速移动,面对铺天盖地的箭雨根本无法反击,死伤大半。

  而三万走巢湖岸上的大军本意是吸引楚军,结果正面打了起来,亡命搏杀之下,有几千人强行冲破阻截。

  算上之前留下来断后的三万郡兵,十三万吴军,最后只有三万多人冲进九江郡。

  楚军没有追击,因为吴国已经派了援兵接应,毕竟楚军主力还在后面。

  李隆得到前方战报后,非常高兴,马上下令嘉奖参谋部集体一等功,各参战人员集体三等功。

  这可是歼敌十万,吴国实力再雄厚也能说是伤筋动骨了。

  吴国地处扬州,人烟繁盛,国库充盈,中央朝廷能直接动用的兵马就有五十万,当然也就这五十万兵马的战力能打。

  之前在安庆城丢了将近四万人,现在又在巢湖丢了十万人,十停折了三停,真正意义上伤了元气。

  不过剩下三十六万中央军以及各地郡兵县兵,吴国的实力仍然可以称得上雄厚,只是如果吴王徐闻知道庐江郡的战果,一定会很后悔。

  为什么不早点把越国境内的大军全部调回来,非要贪那两座城池,楚国才是灭国大敌。

  之前八仙攻打越国佛寺,吴国趁机出兵攻占了越国的溧阳和宜兴两地,驻兵二十万,真正在越国吴郡立住了根脚。

  要不是吴山宗让吴王抓住八仙入楚的机会,可能吴国水师就不会被波及,而吴郡也会被乘胜追击的吴军拿下,到那时吴国才名副其实。

  其实在九江边境接应徐安国的就是从越国调回来的军队,目前只有十万,后续还在陆续增多。

  越国不是没有知兵之人,当楚军水师威胁金陵,牵制二十万大军后,他们就明白,再不放弃溧阳和宜兴就晚了。

  十一月初,楚国水师出现在金陵城外,吴王旋即派遣使者拜访越王,透露出可以停战的意向。

  条件是越王承认吴国对溧阳和宜兴的占领,并奉岁币百万,在那时,吴王想的还是利益最大化。

  后来,楚国水师乘机登陆,派小股精兵深入腹地作乱,并且捣毁了对前线至关重要的转运粮台。

  这就让吴王急了,不再和越王扯皮,岁币不要了,溧阳和宜兴也不要了,赶紧让使者递交国书,双方签订互不侵犯协议。

  钱叙由于国内清净寺大变,佛兵被调走,正处于惶恐之时,对于此事哪有不同意之理,欢天喜地的收复溧阳和宜兴。

  不过越国和吴国打了这么多年,可以说是深仇大恨,哪里会放过痛打落水狗的机会。

  吴军刚走,越军就挑起边境摩擦,越国会稽郡的郡兵追捕盗匪时,不小心追进了吴国豫章郡。

  有一名越卒“不小心”先伤在了吴卒的手上,由此双方发生械斗,互有死伤,越军得了理由便从豫章开始入侵。

  吴国

  请收藏:https://m.96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